“三篇大文章”推动巴蜀文化的时代光彩

时间:2023-12-22人气:加载中...

四川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三国文化、三苏文化、农耕文化、藏羌彝文化等交相辉映,李杜诗篇光耀中华,九寨黄龙宛若仙境,川剧清音独具魅力,三星堆遗址一醒惊天下、翠云廊古柏千年青绿……巴蜀文化如此多娇,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硕的文化建设成果传承好运用好,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自觉和文化使命。

做好历史文化挖掘大文章

文以化人,文化兴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要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努力在现代化建设中激活传统文化更大价值。

传承好运用好,首先必须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何为挖掘?不仅要把埋藏在历史深处的资源挖出来,拂去尘土让其面容重现;更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核和精髓,观照现实焕发时代生机;还要探索“两个结合”的途径,让经由“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编制好四川的“文化家谱”。巴蜀历史名人灿若群星,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化底蕴深沉厚重,要对巴蜀文化进行探源寻根、系统整理,做好古蜀文明、三国文化、三苏文化等重大课题研究,深入挖掘名人、名城、名典中蕴藏的文化资源,研究、梳理、阐释好其中的精华要义,构建起完整的巴蜀文化资源谱系,让我们知道从何而来、曾经什么,何以四川,何以巴蜀。

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讲好巴蜀文化故事。从古蜀王蚕丛的“开国何茫然”,到“生于广柔”“兴于西羌”的大禹走出巴蜀、治水天下;从秦司马错收服巴蜀纳入一统,到三国魏蜀吴鼎立后三家归晋;从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到“自古文宗出西蜀”;从长征路上的可歌可泣,到抗战大后方的坚韧不屈……巴蜀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五性”特征。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就在那里,关键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深挖文化资源蕴含的当代价值和丰富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寻找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理念营造合适的场景、氛围、形态,用自然、生动、亲近的方式进行展陈和讲述,以唤起人们的精神共鸣、情感认同、内心接纳。

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就必须要把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读懂、读深、读透。三苏祠的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武侯祠的治蜀“攻心联”,蜀道的驿道古柏离任交接制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不仅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敬仰,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对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政治文明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做好历史文化挖掘的大文章,更好推动巴蜀文化走出去。法国《世界报》评出全球12位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三国文化风靡全球,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标杆;三星堆一醒惊天下,爆火海外……进一步擦亮用好四川的“世界名片”,集聚人脉人气,统筹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巴蜀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文化,助力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

做好历史文化挖掘这篇大文章,推动巴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既是传承历史,为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作出应有贡献;也是书写当代史,为文化认同提供坚实基础,为文化强省提供精神支撑,为现代化建设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使命在肩,我们自当奋楫笃行。

做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大文章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当前,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做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大文章。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四川有优势、有资源、有条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近年来,历史、考古、文化成了“自带流量”的热门词汇。央视热播《国家宝藏》《寻古中国》《文脉春秋》等一系列栏目,充分展示了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和独特魅力,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和人民负责,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1986年,三星堆两个祭祀坑重见天日,丰富完善了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图景;2019年,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再次启动,新发现六个祭祀坑出土文物上万件……三星堆考古是四川和全国考古史上规模最大、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一次考古发掘,充分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深刻体现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不断追本溯源、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四川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万年以前,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邛窑、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明蜀王陵墓群、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蜀道、茶马古道等无数考古遗存和遗址在这里被发现,展示着天府之国的深厚底蕴。作为文物大省,四川省文物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截至目前拥有不可移动文物6.5万处,博物馆藏品多达520万件(套),较十年前增长3倍多。新时代,我们既要唤醒沉睡的文明,又要科学保护重现的文物,并从中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做好传承和弘扬,携着辉煌的文明,更加坚定而自信地走向未来。

中华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拨开层层历史迷雾,找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考古和文物工作的初心。做好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大文章,需要致力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当前就四川而言,必须加快推进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包括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四川项目、“古蜀文明保护传承”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皮洛、城坝、罗家坝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特别是加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翠云廊古蜀道保护利用,加快推进三星堆与金沙联合申遗,争取推出更多中华文明发现发掘成果。

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同时,必须认真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将尘封的历史转化为增强文化自信、照亮奋进之路的精神盛宴。对内增强“向心力”,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对外增强“吸引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点亮考古之光,加强文物保护,照见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奋进伟力,我们必将推动巴蜀文化绽放光彩,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

最近,来四川的游客纷纷将“文化”作为旅游的重要主题,正是当下文旅融合大趋势的缩影。今年以来,“文博游”不断升温,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就接待群众632.55万人次;演唱会、音乐节热度居高不下,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400.86%。游客用行程作出投票,见证了文化赋予旅游的强大动能,也印证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的深厚意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前不久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要做好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文章,正体现了对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对国家战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四川山水秀丽、文化多彩,完全有条件也有责任把文旅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做好,在融合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如今的文旅市场,愈发考验系统合力,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需要推动文化旅游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夜经济、城乡融合等趋势中寻找机遇。成都“夜游锦江”项目,利用数字光影技术复原曾经东门码头的繁华景象,为游客带来沉浸式夜游文化体验;自贡恐龙灯会运用5G的网络优势,结合新技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元宇宙”体验;宜宾“风起长江”“僰道长歌”大型沉浸式活动和“潮流音乐节”“马戏团奇妙夜”等主题特色活动抓住了夜消费需求……善与不同产业求合作、在不同场景中促融合,才能抓住创新新风口,在“文旅+”“+文旅”中挖掘文化瑰宝、提升景区吸引力。

文化旅游,说故事很重要,非遗正是有历史沉淀的宝贵故事资源。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专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文旅融合向深处发力,就要发挥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等示范带动作用。我们看到,一个招牌可以点亮一座城市——自贡把非遗灯会民俗展会办到世界各地,吸引全球超5亿人次观展,把城市的名片传递给世界;一门手艺也能带热一片土地——云南楚雄州彝人古镇因彝绣而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四川,藏羌织绣出海走进联合国,引来爱马仕、星巴克等国际大牌争相合作,见证非遗的无穷潜力。南充打造非遗集市,广元举办“风云三国·今昭有戏”系列活动、加快推进“蜀道申遗”,眉山着力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省文化考古界人士持续擦亮三星堆、皮洛遗址两颗世界考古“双子星”……在保护中促进文旅产业,在产业创新中推进保护,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当前,城乡文化互鉴互促还不充分,乡村文化价值和转化不够,是推进城乡融合的短板,也是制约乡村游提升品质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还要把推动巴蜀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同城乡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统筹起来,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衔接起来,以城乡文化融合推进乡村游,促进城乡文化互鉴互促、倒逼乡村文化价值的挖掘和转移。当前我省一些地方利用扶贫产业园,开发研学、亲子等特色旅游,找准了自身特色,未来,还要进一步和城乡文化资源、需求对接,让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开通,不仅让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步迈入动车时代,也一路经过多个景点,串联起三星堆、绵竹年画、古羌族碉楼等璀璨的文化瑰宝。散落在四川各地的文化遗产宛若一颗颗明珠,等待着我们用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式打磨串联成更加璀璨的珠链,吸引四方游客。

(冯振  周丽萍)

责任编辑:范静

来源: 四川省文旅厅办公室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四川省文旅厅办公室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千名 座谈 田畴 大产业 湖畔 协调 擂台赛 交管 发热 乡村 第一季度 农业 瞄准 化妆品 金奖 争创 1亿元 进场 之年 振兴 9家 服务 骨干 畅谈 障碍 评出 北京市 红河 七一 全国 千方百计 非必要 夫妻 北京 双赢 打造 活动 可达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