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2022年6月25日,“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300余位专家线上参会,50多万人关注本次论坛。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伯祥同志的两篇长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及姊妹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入选并应邀线上参会。研讨会刚刚结束,李伯祥就给论坛组委会发了一份感谢信:热烈祝贺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哲学创新”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该论坛适逢其时,意义深远,站位高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扎实筹备,高朋满座,专家云集,大家就是大家!大家风范!大开眼界!深感欣慰!收获满满!此举是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两个确立”的具体行动,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务实举措,是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的生动实践,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最具体最现实的举措,必将产生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思想就是力量。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决定行动的高度。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科学的理论,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激发奋进的力量。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马克思1844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恩格斯强调,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我的两篇理论文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教科书》及姊妹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长达五万字,能够入选如此高规格的论坛,特向论坛组委会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热诚欢迎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学子在百忙中来大西北甘肃、兰州做客调研指导工作!
李伯祥曾担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甘肃省委宣传部特约评论员,甘肃省委网信办特约网络评论员,甘肃省三农问题研究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城乡发展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共临夏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曾主编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甘肃农村工作》杂志整十年,担任中共陇南市委机关报《陇南日报》常务副总编整十年(其中主持工作整两年)。历任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企业宣传科科长;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处长、调研督查处处长、宣传处处长;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督查协调处处长、调研指导处处长;甘肃省乡村振兴局调研指导处(宣传处)处长。全省86个县市区,他走访调研过84个县市区,多篇调研报告得到省长批示。担任多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课题评审组专家及主任委员,应广西师范大学邀请参加2022年广西重大课题《欠发达地区推动共同富裕问题研究》。先后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甘肃省法制宣传先进个人;被中共陇南市委评为陇南市“5·12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2022年评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局优秀共产党员。论文《关于我国西部地区增创新优势的思考》荣获《人民日报》第三届“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一等奖,二集电视文学剧本《婚变》荣获“全国首届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电视剧本金牛奖优秀奖”,两次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参与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省社科重点委托课题《甘肃省脱贫攻坚实践经验与成果巩固研究》成果论证会,扶贫题材电影《腊月的春》、电视连续剧《苦乐村官》审片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均被采纳。2013年元月25日参加由临夏州委、州政府主办,临夏州委宣传部、临夏州文化出版局承办,甘肃省花儿剧院、临夏州民族歌舞剧团编排演出的反映扶贫帮扶的六场花儿剧《迎春花儿开》的审演及座谈讨论,对主人公马青山的角色定位及整个剧情结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演出后引起轰动,得到观看演出的十多位省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参与编辑《甘肃省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画册》,参与甘肃电视台系列电视专题节目《脱贫攻坚甘肃行动》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及《心相连·手相牵·奔小康--甘肃省2013年农民迎新春电视文艺晚会》的统筹,参与编辑了《国家温暖--〈人民文学〉精准扶贫主题创作作品集》《可持续发展在甘肃•扶贫攻坚卷》。对中央电视台《长征之歌》大型电视专题片甘肃外景拍摄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供相关资料;承担“纪录小康工程”系列丛书《纪录小康工程甘肃全景录》“脱贫攻坚”撰稿。撰写的调研报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文明小康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刊登。《打造“五无甘南”,建设大美藏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经验调研报告》被甘肃省委政策研究室选为重大调研课题。脱贫攻坚纪实文学《难忘的一天》《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贫困堡垒》《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全力以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十多篇综述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刊登。脱贫攻坚纪实文学《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被甘肃省政协《人文甘肃》2021年第捌辑刊登。理论文章《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入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百年大党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并应邀线上参加研讨会。随后在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今日头条》等媒体刊登,阅读量超过十万余人次;《“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在中国乡村振兴网配图片刊登后,全国多家媒体纷纷转载,点赞不断。长篇文章《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八千多字)刊登在中央党校主管、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百家综合期刊《中华魂》2022年第2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栏目第一篇;《从新年贺词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之一至十(二万多字)、《记住贫困和幸福,感恩美好新时代—-创作编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报告文学<千年梦想>的思考与感悟》(一万多字)《乡村振兴更需要脱贫攻坚精神》(九千多字)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刊登,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党报头条》等网站及时转载,阅读量超过50万余人次;《“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甘肃省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及先进记事》(一万六千多字),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宣部《学习强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独家中英文网络直播发布网站中国网、光明日报光明网、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振兴网刊发后,全国多家网站纷纷转发。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甘肃省乡村振兴局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讲好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故事 ---李伯
2022年6月25日,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300余位专家线上参...(21746)人阅读时间:2022-10-11预约预定、酒店入住等旅游服务皆可“智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鲁婧)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16830)人阅读时间:2022-10-07互相报喜不报忧 年轻人和父母如何“靠
9月28日,《南方周末》在其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访谈了3个家庭,一些中国式代际关系...(36893)人阅读时间:2022-10-07国庆假期 陇西古莱坞风景独好
国庆假期,陇西古莱坞景区开展 喜迎二十大 魅力古莱坞 舞动青春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34999)人阅读时间:2022-10-07艺术乡建: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
作者:刘琪(昆明理工大学讲师)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阡陌稻田、古树老宅每个中国人的心...(35664)人阅读时间: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