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这片灿烂的土地上,五千年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三千里丝绸之路横贯东西, 是乡村塑形铸魂的活水源头。黄河是陇原儿女重要的历史文化带、重要的生态景观带、重要的民生福利带。人类逐水而居,人们因水而兴。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甘肃,黄河在黄土高原画了一个优美的“几”字弯,流经省会兰州市域的黄河就长达123公里。黄河成为陇原儿女重要的历史文化带、重要的生态景观带、重要的民生福利带,也是甘肃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和不懈追求的理想奋斗带。甘肃黄河上游地域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为新时代弘扬黄河文化,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感悟黄河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甘肃得天独厚。甘肃省委书记尹弘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甘肃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多彩而独特。我们既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也要紧跟时代、推陈出新,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要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利用,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指出,要深耕细作甘肃这片文化沃土,让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展现新时代风采、滋养新时代生活、助力新时代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甘肃博大精深的乡村历史遗存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乡村塑形铸魂的宝贵财富。甘肃博大精深的乡村历史遗存是农业文明的载体,古村古镇则是历史遗存的集中体现。有些村镇生成久远、传承厚重,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传家宝,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它们承载的历史沧桑、社会信息、经济兴衰、文化内涵、艺术凝聚、审美情趣、思想情感、时代特征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今天无论给多少投入、下多大功夫都无法再造的。因此,要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优化村庄分类标准和布局,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幸福优美陇原新乡村。
甘肃是我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是国家寒旱农业的重要发源地和示范试验基地,谱写黄河故事正当时。“现代”方向引领、“丝路”时空定位、“寒旱”内在特质、“甘味”品牌标识的甘肃特色农业,让黄河故事在新时代更加充满活力。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月5日在甘肃考察工作结束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甘肃是我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农业自然条件多样,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取得新进展,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甘肃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净土、净气、净水的自然环境及干燥、凉爽、病虫害少等优势,成为国家寒旱农业的重要发源地和示范试验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种基地,最大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最大的高原夏菜生产集散基地,最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等。
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将让黄河故事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熠熠生辉。甘肃省委书记尹弘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甘肃省必须毫不动摇走产业兴省富民的路子,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布局、落地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随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刻变革,甘肃作为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越来越凸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发展前景更加美好,需要我们把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更好统筹起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奋斗姿态推动发展,确保跟上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因此,必须着眼甘肃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尤其要在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中,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把广大农民装在心中,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集中更多要素和资源,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甘肃省乡村振兴局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讲好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故事 ---李伯
2022年6月25日,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300余位专家线上参...(21746)人阅读时间:2022-10-11预约预定、酒店入住等旅游服务皆可“智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 鲁婧)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16830)人阅读时间:2022-10-07互相报喜不报忧 年轻人和父母如何“靠
9月28日,《南方周末》在其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访谈了3个家庭,一些中国式代际关系...(36893)人阅读时间:2022-10-07国庆假期 陇西古莱坞风景独好
国庆假期,陇西古莱坞景区开展 喜迎二十大 魅力古莱坞 舞动青春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34999)人阅读时间:2022-10-07艺术乡建: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
作者:刘琪(昆明理工大学讲师)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阡陌稻田、古树老宅每个中国人的心...(35664)人阅读时间: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