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时节,黄河岸边的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寺镇,一幅产业转型、城镇提质、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谷堆村“龙凤谷”二期工程加紧推进,北岭村养殖基地黄牛膘肥体壮,窑院村香菇大棚菌香四溢;区域环线道路不断延伸,拆墙透绿建游园,镇区停车场即将投用;畛水湾无筋白菜、水果萝卜迎来丰收季,农家餐厅顾客盈门……
低碳转型 提高“含绿量”
石寺镇位于新安县西北部、黄河小浪底库区西岸,煤炭、铝矾土储量丰富,这让石寺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雄居新安“首富”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新世纪,石寺镇积极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宜林则林、宜耕则耕”“闭坑一个恢复一个”,区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让“矿区”变“景区”是石寺镇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环境提升,相继建设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绿化率达80%以上,还建设了矿业博物馆。如今,进矿见园,出矿穿林,楼在绿中,人在景中。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被称为“义煤江南”“最美矿山”,入选国家3A级工矿游景区。
12月15日,位于石寺镇的新安煤矿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鱼鸭欢歌。
今年以来,石寺镇动员乡贤回乡,在畛河岸边的谷堆村的荒滩林下地,投资打造了集研学团建、野外露营、特色餐饮、农事体验、康养度假等于一体的龙凤谷文旅项目,与镇域内特色商业街、有生工矿游景区、锦绣畛水湾等形成旅游环线,成为新安全域旅游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窑院村用“中铝”矿渣填沟造地200亩种植香菇,让3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5万元;北岭村在矿坑上建起了50亩的养牛场,还在周边150亩植被恢复区加铺熟土,种植小麦和玉米;西沟村引进“益民控股”,在植被恢复区成功探索了“小麦套种辣椒”模式,未来将推广覆盖5000亩“矿坑”。
石寺镇党委书记陈安强表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唯有久久为功,修复开发并用,方能见成效。
环境提质 提升“含新量”
12月15日,石寺镇文化站后院,工人师傅正在刷漆,这是启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院墙部分区域被涂绘成卡通、风景照,一张全镇区划图上,各村的土特产、旅游景点、非遗文化、美食分布等都有标识。
近年来,新安县实施集中连片“一链一环三片区”乡村振兴全域融合发展战略。串联新安北部黛眉山、龙潭大峡谷、青要山、荆紫山、黄河万山湖等主要景区打造“山水之链”,以及北部万山黛眉黄河文化旅游带片区。
石寺镇处于枢纽位置。今年,该镇以建设宜居宜业城镇为目标,与省、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沟通对接,制定“美丽集镇”建设实施方案,合理布局生态、产业、城镇等功能空间。该镇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实施拆违治乱、线路整治、绿化亮化、垃圾分类等工程,对镇区主干道、铁路沿线、背街小巷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持续改善镇区环境,不断增强集镇承载力和吸引力。
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镇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实施中心小学操场建设项目。
据了解,镇文化站处在两条交通要道附近,后院原本破败闲置,通过整修,新建新能源停车场1座,配备充电桩25个,能满足家庭轿车以及大型客车、重型卡车充电需求,停车场建成后总车位200余个。
在石寺镇最大的“明珠家园”小区对面,镇区主干道一侧,栽种绿化树,铺设步行道,建造游园、广场。“环境越来越美,幸福感越来越强。”小区商业街经营老物件收藏的老板陈振兴说,今年周边环境越来越美,变化很大,适合居住,人气旺了,做生意赚钱的信心更足了。
“片区制”提升发展“含金量”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石寺镇坚持“片区制”——集中连片发展战略。“片区制”是集中连片的重要载体,打破了村与村的界限,通过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等机制,统筹谋划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片区治理,石寺镇将全镇20个村(社区)按照地理位置和各村特色划分为6个片区,镇党政领导干部分别担任片区书记,精干力量担任片区主任,整合各方资源,“片区大系统”抓协调抓协同抓协作,“村(社区)子系统”抓管理抓服务抓落实,综合推进基层治理。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石寺镇组织了3次片区观摩。“一次比一次有看点,大伙儿在比中学,在学中干,比学赶帮超氛围浓厚。”石寺镇镇长曹振凯说,转型发展的重点在农文旅产业、特色产业。
今年初,石寺镇党委形成了“对全镇14条村组通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的决定。一年来,11条土路、山路、窄路被打通拓宽,实现“脱胎换骨”。
陈安强的手机里有一张石寺镇卫星地图,上面一个“中”字形轮廓十分醒目。“这是石寺的‘产业大环线’,全长15公里,连接4个片区,布局有3座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3个辣椒基地、4个食用菌基地、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1个研学基地和1个跑山鸡养殖基地。”陈安强说道,道路提升为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心路、产业路、振兴路。
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石寺镇找到了一条资源科学开发、产业多元发展、生态持续改善、社会和谐友好的发展之路。
作者:许金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震后一年,建起新家园——积石山地震灾
12月18日,甘肃、青海两地分别举行大型活动,悼念积石山6.2级地震遇难同胞,总结部署灾后恢...(55597)人阅读时间:2024-12-20农业农村部:2024年中国农业强国建设迈出
中新网北京12月19日电 中国农业农村部19日对外表示,2024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51696)人阅读时间:2024-12-20新华社评论员: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64264)人阅读时间:2024-12-20河南濮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
中新网郑州12月19日电 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濮阳黄河干流水...(53679)人阅读时间:2024-12-20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和就业质量实现“双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59711)人阅读时间: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