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陕西构筑粮食稳产增产坚实基础

时间:2021-03-29 11:13人气:来源: 陕西日报

去年6月,蒲城县椿林镇白家塬村小麦种植户张福顺种植的“西农805”小麦实收单产730公斤,创下陕西小麦亩产最高纪录。这让种了一辈子地的张福顺感到无比自豪,也让张福顺一下子成了“名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羡慕我嘞!”3月21日,张福顺告诉记者,有农业科技支持,现在他种小麦的积极性高涨,信心满满。“去年种小麦的收益达到了10万元,今年我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省农业产业也快速迈入高质量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我省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全省农业转型发展。全省划定27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产能连续10年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未来五年,我省把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稳定提高粮食和肉、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在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方面,我省将制定完善粮食生产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奖补措施,保护种粮积极性。

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础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

目前,我省种业发展基础稳定,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种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升。我省小麦、油菜及番茄育种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93家,年生产种子4.2亿公斤,全省拥有农作物种质资源近6万份。

站在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视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夏显力教授认为,尽管我省在种业创新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但短板依然明显:一是种质资源库数量和库存容量仍然不足;二是种业创新体系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科研强、企业弱”“大学科、小作坊”等问题;三是良种供应保障能力略显脆弱,监管服务能力、知识产权保护与种业创新发展要求尚有差距。

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看来,为国家种业科技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三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加快集种业研发、科企孵化、综合展示于一体的国家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杨凌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旱作种业创新中心”。二是加快培育3—5个专业化、创新型“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保育秦川牛、关中奶山羊等地方传统品种,选育耐密型玉米、专用型小麦、优质苹果蔬菜等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品种。三是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研究推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研发的主动权。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种业创新工程,支持杨凌打造旱区种业硅谷,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打造高水平种业研发平台,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勇当先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杨凌加快中国(旱作)种业硅谷,种业、果业、畜牧业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步伐,推动种业产业创新升级,布局建设一批种业重点项目,搭建种业展示交流平台。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还将打造开放式共享型育种平台,在宝鸡、渭南、榆林等地建设若干现代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推动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跨越。(记者 齐卉)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陕西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