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专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立承:让金融创新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时间:2021-11-15 17:05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近年来,金融服务“三农”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支持工具越来越丰富,实施效果越来越显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财税金融政策怎样更好发挥作用?记者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立承。


  记者:近年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哪些亮点?


  张立承:近年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许多亮点。


  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近年来,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持续增强,人民银行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设立并完善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在保障农村地区融资需求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涉农融资成本。同时,多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并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定提高对全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平均增速。


  另一方面,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体系日益丰富。我国涉农金融政策始终聚焦“三农”需求,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持续提高。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小额信用贷款、涉农产业带动贷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政策性保险、政府性融资担保为主体的涉农金融产品体系,此外还创新推出扶贫再贷款、易地扶贫搬迁专项金融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有力支持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记者:目前农村地区金融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


  张立承:首先,“三农”领域直接融资能力不足。银行信贷投入仍是“三农”领域获得融资的主要渠道。在债券市场上,地方政府发行的涉农专项债券、涉农企业发行的乡村振兴票据所受的约束较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脱贫地区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和再融资,但涉农企业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仍不成规模。


  其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近年来,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逐步拓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保单、农机具、农业设施等抵押质押贷款等业务有序开展,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有待继续完善,农村资产、资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发挥不够充分,限制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如何推动金融创新,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张立承:服务乡村振兴,要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水平,以创新增加供给,以供给服务需求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选择。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农村、农业和农民,用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另一方面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信贷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服务乡村振兴,还要用好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程度决定了金融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到“三农”领域,金融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三农”,金融服务是否能够下沉到“三农”。财政政策不仅是通过综合运用税收减免、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等政策工具组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领域的资源投入,同时还要主动配置政府信用,更积极有为地衔接金融政策,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