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创新财政支农思路,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来源,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来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要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推动人才全方位下乡。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乡村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落实干部激励政策,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和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就业创业。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人才梯队。
(二)转换力度: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经处于全面小康的新阶段,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问题依旧存在并将长期存在,故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力量需要整合与转换,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ix]。事实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二者是内容共融、作用互构、主体一致的互涵式关系[x],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又为脱贫攻坚提供发展内生动力,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全面衔接,既能够把“扶贫扶智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乡村地区发展动力,也能够补长短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首先,要在战略部署上注重协同安排,促进有效衔接。注重安排研究设置衔接过渡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动减贫长效性机制的构建,促进减贫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着手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顶层设计,并将其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可以将贫困地区待完成的任务、工程、项目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强化后续支持,使其长效发挥作用[xi],与之同时,瞄准二者内容共融部分发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要充分吸取已有的脱贫攻坚涉及到的诸如产业发展、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等内容的实践经验。
其次,要持续巩固和拓展已有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并严格贯彻,通过保持帮扶政策相对稳定来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贯彻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作出适当调整、逐渐过渡。建立健全返贫监控预警机制,对已脱贫户及收入略高于现行扶贫标准的边缘农户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方式将其纳入动态监管体系之中,及时帮扶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技术保障。
再次,通过发展产业、新增就业,激活市场力量,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事业通过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方式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身造血能力,支持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
(三)完善制度: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决策安排,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多年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资源配置在城乡布局失衡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甚至有学者认为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体制是造成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源[xii]。因此,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要重塑工农城乡关系,而只有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方能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最终实现“四化同步”。
一方面要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平等交换,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符合条件的地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与之同时规范农村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民集体的财产性权益。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机制同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农村基层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促进工商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支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xiii]。另一方面要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倾斜,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四)能力锻造: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三农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推动乡村建设取
加强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乡村建设行...(17266)人阅读时间:2022-05-24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
强化统筹协调。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17159)人阅读时间:2022-05-24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 稳妥有序推进
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发展太阳能...(12462)人阅读时间:2022-05-24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
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家庭农场...(16675)人阅读时间:2022-05-24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 深化乡村地名
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8973)人阅读时间: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