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重庆开州:南门红糖“熬出”甜蜜好日子

时间:2024-12-06 15:02人气:加载中...来源: 中国农网

又到红糖飘香季,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迎来一年中最繁忙、最甜蜜的熬糖时节。镇内甘蔗林郁郁葱葱,蔗农们挥镰砍蔗,捆扎后便匆匆送往糖厂。

记者踏入糖厂,只见铁锅根据火候在石槽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熬糖师傅们全神贯注,依据糖水浓度的细微变化,灵活换锅熬煮。他们手持大铁瓢,有力地搅动着锅内的糖浆,以防熬焦。随着火候的加深,糖浆愈发浓稠,色泽也愈发诱人。当滚烫的糖汁最终凝聚成浓稠的红糖时,甜香瞬间弥漫整个糖厂。

南门红糖,作为地域特色浓厚的“土特产”,其技艺源自清朝末年,历经五代师徒传承至今。近年来,南门镇立足本地特色,深入挖掘“南门红糖”的丰富内涵,致力于品牌发展与产业链拓展,不仅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还成功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是红糖的制作高峰期。师傅们利用‘直风枪灶’、‘连环锅’等传统工具,经过18道工序,将甘蔗的甘甜转化为红糖的醇厚。”南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南门镇畅通了红糖产品的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循环链,推动红糖产业全链条升级:累计改良种植土壤3000余亩,新建冷链仓储500平米,在‘万(州)开(州)云(阳)’地区、重庆主城、北京等地建设了8个展销中心,参加了11次国内外展销活动,签订了6个销售合同,并成功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出口红糖20余吨。”

“资金入股+保底分红”机制让村民成为受益者。南门镇创新实施了这一机制,有效解决了初期资金难题。按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获得固定分红7万元,农户土地流转费用达90万元,同时帮助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1.5万余元。

77岁的芙蓉村脱贫户黎大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曾因种植花生收益不佳而转种甘蔗,并加入了红糖加工厂,生活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

“通过技能培训,我掌握了红糖熬制技艺。”黎大爷高兴地说,“不仅在工厂务工每天能赚300元,在熬糖旺季每月收入还能有近万元。另外,我还种植了2亩甘蔗,每年额外收入25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门镇还积极推动多业态融合,如“红糖+蔬菜”的“蔗菜套种”模式、“红糖+电商”的线上销售模式以及“红糖+旅游”的研学文旅模式。特别是新浦村村民李嘉林,他发现家乡红糖深受外地朋友喜爱,便将红糖转向线上销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南门镇已建成电商平台,引导农民开设网店,并打造了“摘蔬菜—赏花海—品红糖”的旅游环线,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

目前,南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年产红糖1000多万斤,年产值高达1.9亿元。南门红糖的甜蜜事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