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红糖飘香季,重庆市开州区南门镇迎来一年中最繁忙、最甜蜜的熬糖时节。镇内甘蔗林郁郁葱葱,蔗农们挥镰砍蔗,捆扎后便匆匆送往糖厂。
记者踏入糖厂,只见铁锅根据火候在石槽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熬糖师傅们全神贯注,依据糖水浓度的细微变化,灵活换锅熬煮。他们手持大铁瓢,有力地搅动着锅内的糖浆,以防熬焦。随着火候的加深,糖浆愈发浓稠,色泽也愈发诱人。当滚烫的糖汁最终凝聚成浓稠的红糖时,甜香瞬间弥漫整个糖厂。
南门红糖,作为地域特色浓厚的“土特产”,其技艺源自清朝末年,历经五代师徒传承至今。近年来,南门镇立足本地特色,深入挖掘“南门红糖”的丰富内涵,致力于品牌发展与产业链拓展,不仅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还成功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是红糖的制作高峰期。师傅们利用‘直风枪灶’、‘连环锅’等传统工具,经过18道工序,将甘蔗的甘甜转化为红糖的醇厚。”南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为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南门镇畅通了红糖产品的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循环链,推动红糖产业全链条升级:累计改良种植土壤3000余亩,新建冷链仓储500平米,在‘万(州)开(州)云(阳)’地区、重庆主城、北京等地建设了8个展销中心,参加了11次国内外展销活动,签订了6个销售合同,并成功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出口红糖20余吨。”
“资金入股+保底分红”机制让村民成为受益者。南门镇创新实施了这一机制,有效解决了初期资金难题。按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获得固定分红7万元,农户土地流转费用达90万元,同时帮助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年增收1.5万余元。
77岁的芙蓉村脱贫户黎大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曾因种植花生收益不佳而转种甘蔗,并加入了红糖加工厂,生活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
“通过技能培训,我掌握了红糖熬制技艺。”黎大爷高兴地说,“不仅在工厂务工每天能赚300元,在熬糖旺季每月收入还能有近万元。另外,我还种植了2亩甘蔗,每年额外收入25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南门镇还积极推动多业态融合,如“红糖+蔬菜”的“蔗菜套种”模式、“红糖+电商”的线上销售模式以及“红糖+旅游”的研学文旅模式。特别是新浦村村民李嘉林,他发现家乡红糖深受外地朋友喜爱,便将红糖转向线上销售,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如今,南门镇已建成电商平台,引导农民开设网店,并打造了“摘蔬菜—赏花海—品红糖”的旅游环线,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旅游收入达500余万元。
目前,南门镇甘蔗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年产红糖1000多万斤,年产值高达1.9亿元。南门红糖的甜蜜事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江西吉安:“井冈山”农产品成海外“抢
我们带了100箱井冈山牌富硒蜜柚糕,在马来西亚(沙巴)中国商业峰会上展销,没想到第二天...(55488)人阅读时间:2024-12-06闽宁协作 | 特色农产品成了富民“金招牌
彭阳红梅杏喜获丰收,村民喜笑颜开。(提供:彭阳县委宣传部) 毛色发亮的朝那鸡、酸甜可...(46781)人阅读时间:2024-12-06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早茶经济,撑起游埠
12月5日上午,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兰溪游埠古镇。进入...(36748)人阅读时间:2024-12-06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浙江这个县是如何“
12月5日下午,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衢州常山县。在占地500余亩的常...(40706)人阅读时间:2024-12-06舌尖上的浙江盛宴,高校学子争相打卡“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小雪时节,一场别开生面的美食盛宴在浙江省温州市拉开帷幕...(39416)人阅读时间: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