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破解当前城镇体系突出问题

时间:2022-07-01 11:10人气:来源: 经济日报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过程中,城乡融合发展程度远远不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已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的城镇体系亟待优化,经济要素和资源过于向大城市集中,导致土地城镇化率快于人口城镇化率,“大城市病”与中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并存,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以城带乡的能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就是要破解当前城镇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城镇结构,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县城为载体补齐城镇体系存在的短板,最终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看,城镇化是人口、产业及其相关经济要素不断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在城镇化初期,集聚能力大于融合能力;在城镇化中后期,区域融合发展能力则越来越强,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的城乡区域空间布局。当前,我国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城市群的城镇体系是否合理,决定区域协同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能力。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在城镇体系上仍存在大城市太大、中等城市少、小城市规模小没特色的状况,后者导致农民就近就业、就地就业的空间较小,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能力较弱。县城是城镇体系的基础和根脉,是优化城镇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紧密的区域单元,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符合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规律。


  县城虽小,作用巨大。在观念上、行动中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快发展。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处,规划蓝图、发展产业、深化改革。


  好的规划是财富,不好的规划是包袱。以人为核心是推进城镇化的根本要求。在规划过程中,产业发展、市政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以及提高综合承载能力,都要体现以人为核心,做足“融”的文章。只有“融”起来,百姓才能富起来、乐起来。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差异大。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协同推进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规划,体现前瞻性、长远性、科学“留白”。有些地区空间规划余地大,尽量避免城乡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不协调的问题。我国城镇化发展不以牺牲农业为前提,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要统筹县城乡村规划,路网、电网、水网、通信网以及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做到规划“一张图”、城乡一个网。力促城乡融合、力戒城兴乡衰。通过不断提高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县域内人民幸福指数。既要重地上,也要重地下,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完善建设规范,从根本上改变“地上一朵花、地下豆腐渣”现象。挖掘地域文化,留住县城特色文化之根。我国县城有不少名城名镇和红色遗址,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文化遗存,不随意拆除、更不能拆真建假。


  产业集聚是基础,产城融合是大趋势。在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实现产业集聚,“处处冒烟”是产业布局的初级形态,是没有生命力的。在做大做强区域内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要积极融入邻近大中城市的产业链,实现产与城有机融合。有的县城大拆大建,搞了许多园区,不仅难以招商,还浪费了土地,增加了债务,导致民怨。要加快实现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树立低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县城数字社区、数字农业、数字交通等贴近生产、生活和社区治理方面发展。


  深化改革是动力,创新机制是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创新和改革越来越迫切。例如,大部分县城取消了县城落户限制政策,但相关公共服务政策改革滞后。需要创新机制,不断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在建立集约高效建设用地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方面,也需深化改革、加快创新步伐。(作者:孙世芳)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经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