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农业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2)

时间:2024-07-03 14:57人气:加载中...来源: 重庆日报

  “一些区县或企业,对农业文化遗产认识存在误区,以为发展上规模、产业链完整的农业产业,理所当然就能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但这些特征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盲目申报很难成功。目前,重庆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数量少,究其原因,也正是因为大家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发掘工作‘无从下手’。”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保护、传承需要打出“组合拳”

  农业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存在消亡的风险,需要多种措施保驾护航,才能传承不息。

  在石柱县黄水、冷水等地,笔者看到这样的景象:四周山峰层林尽染,板栗树、白马桑的墨绿与杉树的翠绿,呈现出一深一浅、此起彼伏的颜色层次感。

  而这一景象的背后,是石柱发展黄连曾经面临的生态风险。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石柱连农采用“砍山搭棚”的方式种植黄连,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生态。若长此以往,连农将无山可砍、无连可栽。

  “后来我们就采用了‘一桩一树’的生产技术。”苟华忠介绍,就是在棚桩旁栽种一棵杉树苗,等到黄连成熟时,这些树苗也长大了,就把“砍山”时“借”来的树,归还给了大自然,实现“起连还山”的生态效应。

  秀山当地的农业文化遗产秀山鸡,曾陷入土鸡不“土”的窘境。

  秀山鸡品种形成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就已有农户养殖。与普通鸡相比,秀山鸡除了黄羽青爪的独特外形外,其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含量要高出20%左右,鲜味更浓,因此单价也要贵上好几块。

  “但在过去,农户更愿意养肉鸡。”秀山县农业农村委畜牧兽医科科长高平解释,秀山鸡体型小,体重仅有肉鸡的一半,算起来后者收益更高。当地的养殖户将秀山鸡与肉鸡混养杂交,久而久之,这一品种不再纯正。

  2008年,秀山鲁渝禽业有限公司与重庆畜牧科学院合作,通过建立秀山鸡保种场,挖掘、培育秀山鸡品种,并通过销售鸡苗、保底回收的方式,保护好这一种质资源。截至去年底,当地秀山鸡种群存栏量超过20万只。

  石柱黄连、秀山鸡并不是个例。在重庆,为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保驾护航的案例还有很多。

  例如,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打造智能化保种场,配套建设电子饲喂站、自动料线、大数据服务等软硬件设施设备,为荣昌猪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芯片基地”。在2019年的非洲猪瘟中,正是得益于该保种场,才让有400多年历史的荣昌猪免遭灭顶之灾。

  又如,江津区先锋镇种植花椒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但过去产量低、规模小。九叶青花椒种植与加工技艺传承人肖国林主持发明的“九叶青花椒矮化丰产技术”,使花椒产量提高了35%。如今,先锋镇共有5.6万名椒农种植九叶青花椒,种植规模达12.8万亩,该镇也被誉为“全国花椒第一镇”。

  “与其它遗产相比,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更大挑战,因为它是系统的、活态的。”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副总编辑、研究员丁忠兵介绍,一方面,农业文化遗产是活着的历史,承载着先人智慧,且至今造福一方;另一方面,它融合了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方面特征,兼具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和传承文化等多重功能,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将农业文化遗产的生物、技术、文化基因保护下来,才能有效保护、传承。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些地方开始用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你家的‘王子’‘公主’还有吗,给我来几只。”

  自从大足区铁山镇麒麟村养殖户唐仁宣饲养的黑山羊在“选美大赛”上被评为“羊后”,每年都有人慕名来购买羊羔。

  2016年,唐仁宣回到家乡养殖大足黑山羊。由于缺乏经验,她养的羊成活率低,品质也不高。“问题就出在选种上。”唐仁宣说,那时,所有的羊在她眼里都一个样,误以为毛色黑的就是纯种大足黑山羊。

  在清末宣统年间,大足黑山羊已有一定规模。这种山羊产仔多,奶水好,且少病,品种优势显著。而近年来,由于无序杂交,黑山羊品种已不再纯正。

  2003年,大足启动黑山羊保种选育工作,除了划定保种区外,还围绕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个等级,制定出黑山羊等级评定表。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重庆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上一篇:乡村旅游“火” 群众腰包“鼓”

网站首页

下一篇:没有了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