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神为“社”,谷神为“稷”,合称“社稷”,代指国家。这样的指代,显示了农业在一个古老民族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劳作中,中华民族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创造了稻鱼、梯田、草原游牧等类型丰富的农业系统,同时也孕育出璀璨的农业文化。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项目,中国作为最早响应的国家之一,截至去年已有22个农业文化遗产入选。2019年,重庆黄连生产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然而,全市范围内,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数量少,仅有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大足黑山羊传统养殖系统、万州红桔栽培系统、江津花椒栽培系统、荣昌猪养殖系统5个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此,上个月,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公开征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储备项目。
如何通过发掘、传承、利用,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近日,笔者进行了调研采访。
6月26日,石柱县冷水镇。
在玉龙村一处山坡上,住着一位“老黄连”。老人叫苟华忠,今年74岁。他的家,是一座用石砖和木头搭建的简易土房。难以想象,看似生活贫困的老人,去年收入竟达百万元。
致富密码,就在这座土房背后——山坡上,苟华忠种有120余亩黄连,去年卖出4000公斤,每公斤价格在320元左右。
“种黄连没有秘诀,就是以苦种‘苦’。”苟华忠说,从种子到商品,要经历采种、育苗、砍山、搭棚、熏土、移栽、起连、烘干等多道工序,全是苦活路。
60年前,苟华忠跟随父亲学种黄连。如今,这套黄连生产系统已然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备选项目。
农业文化遗产如何发掘、传承、利用?在苟华忠的“黄连人生”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
“老黄连”的故事,要从1964年的夏天说起。
这一年,苟华忠14岁,父亲苟大卫开始向他传授黄连种植技艺。
黄连种子于立夏成熟,苟华忠的第一课,就是采种。
采下的鲜种不能马上播,有一个后熟的过程。苟华忠与父亲用黄沙与种子均匀混合后,放进土洞窖藏。第二年立春,鲜种后熟期结束,便可以开始育苗。
黄连育苗很简单,只需将种撒在树林。但育苗时间长达两年,在这期间需要定期除草、添加农肥。
苟华忠17岁那年,黄连苗长出来了。等待两年之久,他早已迫不及待,想立刻移栽连苗。这时,父亲给他递来一把大砍刀。
“好好的苗子为啥要砍掉?”苟华忠不解。
“不是让你砍这些苗子,而是去‘砍山’。”父亲解释,黄连性喜阴湿,移栽连苗之前,需要在缓坡搭棚,为其避光遮阴。而连棚搭建的材料,则是就地取材,将树砍去枝条和枝干,作为棚桩和棚架。这一过程,便称为“砍山”。
搭建好连棚后,苟华忠也迎来了黄连种植最为辛苦的阶段——整地。
整地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是熏土,用连棚内的残叶和表土混合熏蒸,作为黄连的天然肥料;其次是翻土,黄连地要经过两次翻土开沟做厢,经冬天霜冻后,可减少病虫害;最后是面泥,厢面整理好后,用生石灰粉灭菌,再用农肥和熏土覆盖。
做完大量的前期工作后,苟华忠栽下了他人生的第一株连苗。5年后,这片连苗长出了成熟的黄连。从14岁采种,到22岁收获,8年的黄连种植,成了苟华忠的“成人礼”。
这套黄连生产系统,在2019年入选第二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为何它引起世界瞩目?位于石柱黄水镇的农耕文化博物馆给出了答案。
“石柱黄连为朝廷贡品,唐朝天宝元年,南宾县曾上贡十斤。”博物馆文化墙上,记录着这样一句话,“南宾县”便是今天的石柱县。
“从元代起,黄水、双河口镇等地居民开始大量种植黄连。”石柱县农业农村委黄连遗产管理办主任聂广楼介绍,石柱黄连品种为味连,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000年前,传承至今,其生产系统不仅包含了种植技艺,还衍生出民间传说、啰儿调等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景观。
石柱黄连的千年传承,诠释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人们与自然在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农业生产知识技艺,以及衍生出的独特农业景观、生物资源、农耕文化和地方民俗。
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活态性,在长期的传承下,至今仍有较强的生产功能;二是复合性,不仅含有农业知识技术,还包括相应的景观、文化、资源;三是多功能性,兼具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重庆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抗旱保苗 玉米“解渴”展新姿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苗期生长的关键期,面对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墒情不足等情况,陕西省西咸...(17155)人阅读时间:2024-07-03贵港港北区武乐镇 百香果变身助农“致富
近日,走进位于贵港市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的广西万弘农业百香果示范园,成片的百香果树在...(14584)人阅读时间:2024-07-02“村歌嘹亮”2024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在兴安
唱村歌,赞家乡。6月30日,随着主题曲《村歌嘹亮》激扬的旋律响起,强基工程——文艺助力...(18374)人阅读时间:2024-07-02昆明返乡创业青年扎根“三农”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省昆明市着力在人才兴农方...(13725)人阅读时间:2024-07-02壮大家庭农场 发展生态农业
种树、养蜂、养牛羊……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清河村,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罗正伟...(19203)人阅读时间: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