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甘肃玉门增产增收增效,高标准农田藏着“丰收密码”

时间:2023-11-01 19:27人气:来源: 中新网甘肃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玉门市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65万亩的42.3%,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许多昔日的“巴掌田”“低效田”,变成了“万亩田”“高产田”。玉门土地增产增收增效的背后,藏着高标准农田“丰收密码”。 

  模式创新成了“高产田” 

  食葵地连成片,灌溉管道进农田,大型农机显身手……来到赤金镇东湖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老百姓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地还可以这样种!” 

  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好处,东湖村党支部书记宋刚感触良多,“以前田块小而分散,道路坑洼,大型农机根本没法下田,经过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田平了、路宽了、渠通了,现在大型机械来去自如,规模化经营那叫一个轻松!” 

  “如今我们实现了种植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三个模式’上的创新。”赤金镇副镇长朱建军介绍道,“东湖村将全村324户农户的土地全部流转给村办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给农业企业种植。” 

  据介绍,赤金镇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和劳务派遣公司,将农业机械和劳动力整合起来,为高标准农田服务,让土地变成绿色工厂,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实现了生产模式的转变。同时通过现场教学、外出学习、专家培训等措施,将生产队长培训为高标准农田管理者,项目区8座沉砂池及10028亩农田,全部实现了专业化管理的管理模式。 

  农田建设有了“科技范” 

  全程机械化作业,暗网管灌,水肥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走进赤金镇东湖村高标准农田蓄水池管理房,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以前用土渠灌溉,每户需要1个壮劳力跟踪灌溉,而且一部分水顺着渠岸渗漏,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极大降低了水肥流失,灌溉效率至少提升了一倍。”东湖村蓄水池管理员马建国说。 

  良田配良法,“智慧”加持,管护更方便。东湖村全面运行智慧农业监控系统,管理员通过手机即可掌握监测区域内的设备状态,对异常情况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将进一步提高管护效率。 

  以点带面成了“新示范” 

  农田建设,“三分建、七分管”。赤金镇在技术和观念上完成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双重“转调”,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和技术,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 

  据悉,今年东湖村8个管理区以田间课堂为纽带,分别成立农技服务队,按照包片范围入户指导,因时、因地、因苗深入田间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面对面传授田间管理、防病防虫等技术要点,保证每户种植户都能学会查看叶龄变化,并及时作出相应对策,确保农作物健康生产。目前,服务队已入户指导82次,开具田管“处方单”60余份,阶段性进行参观学习6次,培训人员达400余户,真正起到为农民释疑解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渐走出历史舞台,推广“一户一块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农业生产环节化繁为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夯实了乡村振兴“耕”基。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高颜值’现代农业,让农田真正变成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新网甘肃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