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深耕“一块田” 种好“一棵菜”

时间:2023-09-08 13:06人气:来源: 安徽日报

  “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甜头”,这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自上而下对于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打造长三角“菜篮子”的底气和信心。 

  自2001年起,来安县以张山镇桃花村为重点发展蔬菜产业,成功打造了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桃花村发展壮大起来的蔬菜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发展蔬菜产业。 

  久久为功,20多年来,来安的“小菜园”发展成为“大基地”,实现了由“无公害”向“绿色”“有机”“高端”迈进,成为长三角的“菜篮子”。 

  利用紧邻南京的区位优势,发扬由来已久的种菜传统,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链,来安正加速将“菜篮子”拎向更为广阔的大市场。 

  种好“一棵菜”——“小菜园”成了“大基地” 

  9月1日下午,笔者从滁州市来安县的县城出发,一路行驶在乡村道路上,沿途随处可见一片连着一片的露天蔬菜和星罗棋布的蔬菜大棚。 

  走近桃花村,远远地便看到一座高大的“大白菜”雕塑立在村口道路中央,碧绿如翡翠,格外引人注目。“桃花村到了!”来安县农业农村局的林学锋对笔者说,“桃花村是皖东有名的蔬菜大基地。” 

  “在来安,提到蔬菜,不得不提张山镇;提到蔬菜产业,桃花村最有名!”林学锋说,张山镇长期以来围绕特色蔬菜做文章,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带乡村由曾经自耕自种的“小菜园”成为蔬菜供应的“大基地”,桃花村更是成为滁州市来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笔者来到位于桃花国家级蔬菜基地的滁州乐邦蔬菜配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成立于2019年8月。“目前,企业园区的各类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合作农户800余户。除了蔬菜种植,还为当地企业提供有机蔬菜的物流配送。”公司负责人张俊成说。 

  “我最终决定返乡创业做蔬菜配送,就是希望为家乡的蔬菜产业发展做点事。”今年39岁的张俊成向笔者讲述了他的创业经历。他是张山镇人,2005年开始外出务工,做过物流,跑过运输,2009年回到家乡做起蔬菜生意,2013年创办家庭农场,2019年创立“乐邦农业”,建成了国家级蔬菜标准园。 

  在来安县,像“乐邦农业”这样的集约化、规模化、基地化的新型蔬菜产业经营主体有不少,其中张山镇桃花村较为集中。 

  安徽汇力农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桃花国家级蔬菜基地的另一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内,是由2005年成立的来安县桃花蔬菜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起来的专业从事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创新型企业。 

  “一棵菜”改变一片乡村、致富一方百姓。来安“一棵菜”的变迁之路,是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动注脚。 

  如今,着力推动蔬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来安蔬菜“大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撒下“一粒籽”——荒滩长出精品小南瓜 

  来安县汊河镇是“滁宁一体化”发展催生的新兴工业镇。然而,这里却有着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绿色农产品培育生产基地,它建在汊河镇境内滁河岸边的荒滩上。 

  9月2日,笔者来到滁河岸边一片静谧如公园的滩地,这里便是金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蔬果示范种植基地。 

  “我是‘金斗农业’的项目经理,可以说是这个基地的管家吧。”一位朴实如农民模样的老人,面对笔者采访,笑容憨厚。他叫韩宁馨,今年72岁。 

  笔者坐在老韩的电动小三轮车上,穿行于坑坑洼洼的滩地,听他介绍基地正在示范种植的精品蔬果。 

  “这个大棚里种的小南瓜,是新品种,一粒种子瓜子5元。”老韩告诉笔者,这个基地从去年春季开始试种小南瓜,11月前后成熟。没想到借助电商销售后,南京的大商超争相订购,每个小南瓜23元至25元,折合每公斤约40元,“这给了我们示范种植的信心。”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安徽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