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箭杆河畔“头雁”飞——天津市宝坻区农村中心帮农户增“智”用科技种田

时间:2023-02-07 14:39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箭杆河畔地肥水美,是天津市宝坻区有名的“粮窝子”。律回春晖渐,宝坻区王卜庄镇刘赞庄村春鑫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秀正忙着要在地头上万象始更新。这次不仅是自己上阵,更要拉上儿子。

  今年,杨秀想把家庭农场“升级”成合作社,在村里镇上有番大作为。1月初,杨秀在浙江大学参加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时,就一直琢磨给筹办中的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起个好名字。得他人指点,从他和儿子杨名轩名字里各取一字,新流转到手的420亩地又紧依箭杆河,所以叫“秀水轩”最好不过;叫起来响亮,听着吉利,还有“上阵父子兵”的寓意。没等回家,他就打电话命令儿子抓紧办理营业执照,很快就办了下来。

  杨秀多年从事商贸业,年龄渐长回归乡土的心更重,看到村镇上乡村振兴势头争胜,也动了种地的心思。2022年开春,他将流转来的200亩地全部种上了春小麦。这份底气,来源于他看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门道。宝坻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们想推广这项技术,就慢慢“滴灌”他,把他脑子“洇”开了。

  宝坻农村中心把这项在区里仅应用于设施蔬菜的技术,帮他“嫁接”到了春小麦种植上。小麦长势好,杨秀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过去浇地都是用垄沟,浇200亩地需要十天半个月,用上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一天一宿轻松完活。”收割那天,天津种植业专家现场测产结果亩产1200斤以上,籽粒饱满,妥妥的天津市高产田。杨秀在地头里算起了账:“节肥30%、节水40%、增产20%,价格按一斤一块四、五算,手拿把掐几十万元入账。”

  于是杨秀还想种地。2022年10月,他被选中参加培训班。专家讲课时说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又升级了,通过中枢系统自动监测控制,更省肥省水省工省时,地旱了自动浇,不湿不干自然停。今后种小麦就没有“冬灌水”“返青水”“灌浆水”这些“老黄历”了,经营千八百亩地一部手机就足够,还不误跑东到西干别的活儿。杨秀又被说“活”了,趁村民们冬闲马上操持流转地的事,想大干一场。

  在浙江大学培训期间,数杨秀最活跃,课余饭后,不是向随班的天津农学院专家请教“智慧农业”,就是主动和学员交流“水肥一体”,越想越觉得科技种田“靠谱”。今年春节期间,专家推荐的设计公司很快拿出了技术设计方案。杨秀决定把纸上的方案,马上“搬进”田里。

  进入正月,别人走亲访友,杨秀和儿子杨名轩却在地里忙碌。“农三代”的杨名轩在这个春天,开启自己的新农人之路。宝坻区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的专家也想把这个新农人“扶上马,送一程”。专家建议他测测流转田的土质,结果测出了“大事儿”——箭杆河畔的土壤富含“硒”!箭杆河畔本来就是“一季种谷、三季收金”的好地,若是再种出有营养、受欢迎的富硒粮、富硒菜,自然成了致富“金土地”。专家建议他,除了种粮,还可以主打富硒大蒜、大葱和天鹰椒,把早有名气的“宝坻三辣”再镀上一层“硒”,绝对是宝坻的“土特产”、市场上的“香饽饽”。杨秀听了儿子的“取经”汇报,决定立刻开工。

  宝坻大蒜讲究在“九”里种。“七九河开”,箭杆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八九雁来”,“头雁”早已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久后,箭杆河畔机器轰鸣、杨柳吐绿,父子俩会更忙,大河奔流更显生机。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