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种最好的草 产最好的肉——青海饲草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时间:2022-01-12 15:48人气:来源: 青海日报

  冬日时节,大地静谧,农牧行业从业者也开始细细盘点一年的得失。回味秋风起时的饲草香,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袁家庄村的层层梯田上,广布的苜蓿、燕麦等各类饲草仍在回忆里摇曳生姿。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2021年收获的季节——

  “种饲草好啊!往年种豌豆一亩地最多收入300来块钱,现在我们的土地租给他们种饲草,既有土地流转费收入,还能在基地干活儿挣工资。”正在收割饲草的袁家庄村村民袁德义告诉记者。

  他口中的“他们”指的是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4月,青海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2021年乐都区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在东牧湾正式启动,标志着乐都区在此打造的生态大牧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东牧湾那时已经流转了近7500亩(1亩≈0.067公顷)山地,通过整理土地打造高标准农田,实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模式,基于种植的优良苜蓿等饲草,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草畜联动、有机肥还田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高端、绿色、生态农牧业产业基地。

  种植好每一株草

  2021年9月,在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试验田里,记者看到苜蓿绿意葱茏,长势喜人。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这些苜蓿长势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差别。原来呀,这些是不同的苜蓿品种,是东牧湾依托省农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开展的种植试验。

  “我们在省级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从全球引进52个苜蓿品种,包括4个国内品种。通过抗旱性、抗寒性,以及对土壤的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试验,分析它们的长势、营养价值等,最后选出最适宜当地生长的苜蓿。”青海东牧湾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珑介绍说。

  海东市乐都区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属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为了让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除了确保品种的优良,东牧湾还积极推广苜蓿旱作覆膜精量穴播这一国内领先水平技术,这种方式,种子用量减少,还能灭杂、保温、保墒等,让地里产出的苜蓿品质更好、蛋白含量更高。

  “经过农牧科技工作者近20年的努力,青海已经告别了不能种植苜蓿的历史,而旱作覆膜精量穴播则把苜蓿种植推向了更高的层次。”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首席专家徐成体告诉记者。

  有了好品种好技术,当然还要有人才来支撑。东牧湾引进了省内外著名饲草专家,“三区人才”、在校研究生、饲草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等36人组成了专家团提供技术支撑,从事饲草试验筛选最佳配方、高效转化及优质苜蓿饲草对肉牛肉质改善的研究工作,培育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适应性、抗寒性强、产草量高的苜蓿、玉米、燕麦等高蛋白、高能量优质饲草品种。

  “我们还加大饲草生产机械化,通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推进,实现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和化肥零使用。实现苜蓿高效生产,亩产优质鲜草2.6吨。”陈永珑说。

  据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师杜江介绍,苜蓿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项目已完成30亩生产科研示范基地和1000亩示范展示基地建设,通过协同推广,把好技术推广到基层,并充分运用到基层,将提高苜蓿饲草产品质量、产量和种植效益,带动周边农户按照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种植,不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区苜蓿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高效生产集成技术试点,东牧湾现已成功种植多个品种的高效优质苜蓿4700多亩,建立种植饲用玉米、燕麦、禾豆混播饲草等基地2000余亩,同时建设完成1万立方米高标准青贮池,饲草产业精深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利于解决制约现代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养殖好每一头牛

  下大力气推进苜蓿高效生产,为的是啥?当然是为了养殖好每一头牛!

  东牧湾种植的苜蓿全部加工成半干青贮草,直接喂养自己基地养殖的牛群,从源头把好品种品质关,以安全优质的饲草喂养确保牛肉品质更好、营养价值更高。

  在东牧湾的饲草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加工好的饲草进行打包。机械快速运转,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打包好一个饲草“面包”暨半干青贮草。

  “这样更有利于存储,营养价值也好。”青海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徐可告诉记者。

  这些饲草最终被送进了东牧湾的养殖场。走进现代化的养殖场,只见牛群或是安逸地听着音乐,或是悠闲地踱着步子,或是闭眼享受按摩棒的按摩,时不时低头嚼食甘美的饲草。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