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见》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衔接其重大意义和着力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落实,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青海农村牧区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破解青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青海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确保青海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青海地广人稀,生态脆弱,区域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才能进一步振兴乡村产业、提升就业水平、强化生态保护、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等,增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可持续性。
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从规划、产业、生态入手,找到关键点。从规划入手,做好发展衔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把规划纳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框架之下考量,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立足青海城乡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一张蓝图、一抓到底,增强规划持续性和衔接性,发挥规划刚性控制和引领作用。从产业入手,做好支撑衔接。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在过渡期,要从根本上遏制产业扶贫的短期化偏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构建可持续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实现脱贫地区产业扶贫提质,通过拓展农牧业产业链条,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有效破解当前影响农村牧区经济整体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努力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按照产业振兴要求,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基础上,通过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和效益。从生态入手,做好理念方法衔接。抓好生态观念衔接,以“两山”理论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为指导,将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起来,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与资金有序转化,源源不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抓好生态方式衔接,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衔接,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统筹做好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衔接,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要从人才、治理、机制入手,找准着力点。从人才入手,做好智力衔接。深化改革,切实加强人才智力帮扶,把致富带头人培育、干部培训等制度延伸推广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搭建农牧民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扶持家庭农牧场、农牧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建设模式,搭建优质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激发自信自强内生动力。大力引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完善不同年龄段的致富带头人培训。深入人才支持计划,引进培养一大批农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秀干部,扩大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干部选派培养规模,为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人才基础。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有效的乡村治理能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能切实促进乡村振兴。要从农村牧区入手,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治理框架经过一定的再创新后,形成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这为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做好乡村治理统筹衔接找准了支点。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衔接。要统筹考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和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发展情况,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有效衔接。一是借鉴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探索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解决次生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是进一步明确和动态调整返贫和新生贫困监测和帮扶的对象和标准,优化监测和帮扶对象确定程序,细化和规范监测数据来源和质量控制,完善帮扶措施并提高多种帮扶措施的协调性。二是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实践经验,从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办法,对脱贫攻坚特惠性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促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三是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提升保障制度。巩固拓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机制,使城乡和区域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责任体制、经费保障机制、资源相对均衡配置机制以及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保障脱贫地区、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和其他脆弱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行经费、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四是探索、建立和完善脱贫和低收入人口就业支持和保障制度。继续为脱贫和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信息分享。在就近就业等方面向脱贫和低收入人口倾斜。五是结合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加强对脱贫区域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交通、水利、能源、物流、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管护力度,建立完善管护机制。六是完善东西部协作扶贫等社会扶贫制度。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根据协作互助、共赢、奉献相结合原则,建立和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乡村“治”出新图景
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彩色的文化长廊美轮美奂、农家小院布局有致、文化广场欢声笑语……...(15834)人阅读时间:2021-10-26鲁渝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和家政服
为进一步推进鲁渝巾帼协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25)日,重...(12765)人阅读时间:2021-10-26“农”墨重彩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12083)人阅读时间:2021-10-26新疆馕走上融合发展之路
馕,这种人人熟知的美食,正在新疆发展成为一个让人惊艳的产业。 短短几年时间,用“融合...(18716)人阅读时间:2021-10-26天津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下月施行 强调建
天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的《天津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将于...(15131)人阅读时间: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