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愁引、乡情聚 三措施+八创新 重庆乡村人才振兴路要这样走

时间:2021-10-12 11:30人气: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我是山里的孩子,我愿永远做一轮明月,照亮山里孩子前行的路!”蒋朝敬,土生土长的江津大山里的女孩,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在好心人资助完成学业后,她毅然决然地报考江津区定向高校贫困毕业生教师岗位,回到老家,成为当地小学的一名教师。

  乡村振兴,少不了如蒋朝敬一般,将“丹心”献给大山的人们。技术可以学、科技可以引、老百姓可以教,但谁来教?毫无疑问,乡村要振兴,人才必须先行。

  日前,重庆市印发《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通过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管理等26条体制机制,加快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脑力”保障。

  乡愁”反哺“丹心”沃花 

  随着中心城区的大力发展,全国各地的乡村青壮年流失较严重,乡村人才技能不足,乡村专业技术人才后继乏人等问题,已成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路上的“绊脚石”。

  为改变现况,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把重心放在了“乡愁”二字。近年来,重庆大力培育在乡人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人才“聚变”效应初步凸显。

  “乡愁”便是家,回乡便是回家。在江津招聘“高校贫困毕业生”反哺乡村的项目中,正是这份“乡情”让多名教师返乡,为孩子们扎根,为人才奠基。

  据了解,江津区共有乡村学校72所,大多只有几百名学生,教师最多的不过二三十名,有些小学校只有十余名教师,江津清溪沟小学校就是其中之一。该小学的在校学生202人,其中留守儿童156人,占比77%;贫困学生53人,占比26%。由于学校地处偏远,海拔较高,条件艰苦,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难度大等原因,近年来公开招聘教师不是无人问津,就是好不容易招来一个,没过多久就辞职离开。

  在了解到清溪沟小学师资力量极其薄弱的情况后,区人力社保局会同区教委对该校侧重政策倾斜。2018年,为清溪沟小学招聘了3名高校贫困毕业生:蒋朝敬、江承凤和陈小菊,很大程序上缓解了该校教师长期紧缺的状况。

  蒋朝敬,土生土长的清溪沟女孩,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被好心人资助完成学业。在得知江津招聘“高校贫困毕业生”反哺乡村的项目后,她毅然决然地报考江津区定向高校贫困毕业生教师岗位,成为了清溪沟小学的一名教师。

  在工作中,她主动要求压担子,负责每周16节课的教学任务,还兼任班主任以及负责校报编撰。在教学上,她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较多采用了学生喜爱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山里的孩子享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课后,她像知心姐姐一样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倍受孩子们的喜爱。她说:“让和我一样的山里孩子能够获取知识、改变命运,是我的愿望”。

  蒋朝敬不是第一个回乡的教师,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三大措施力聚人才 

  据了解,此次出台的26条重点政策措施,以农村产业、科技、服务3个方面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积极培育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其中,公共服务重点就在于保障人才,提升乡村建设“人才链”。《措施》明确,重庆市将实施“五万计划”(即万名乡镇公共服务人才集聚工程、万名乡村治理人才培育工程、万名乡村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工程、万名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工程、万名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育工程),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全市乡镇引进2万名优秀人才,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提供“源头活水”。

  此外,农业科技人才方面,《措施》明确要求,加强高校“新农科”建设,为农村定向培养涉农专业大学生,建设农业高职院校,加快培养农业“塔基”人才。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在“重庆英才”计划中予以倾斜支持。支持组建农业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实行体制内外人才相互融通的用人机制。

  在武隆夏秋淡季高山蔬菜保供基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武隆高山蔬菜研究所就有一群扎根在这里破译“绿色密码”的专家,在做研究的同时,也把高校里的人才带进了“田间地头”。通过院地、校地合作,武隆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有科技人才2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科技特派员10人,其中市级4人,区级6人。辐射区农业科技推广人员156人,科技特派员52人。

  在重庆,像这样的科技、农业一手抓的“基地”还有很多。

  乡情”进山技术助农 

  在《措施》中提到,乡村人才振兴,农村产业人才是重中之重。未来,重庆将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开展培训认定、职称评定等工作。

  如何培养?就得专人干专事。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组建了重庆市专家服务团。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