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把增收的基础打得更牢——安康市汉滨区打好组合拳推动防返贫工作

时间:2021-09-28 15:07人气:来源: 陕西日报

  “学会了科学养蚕,这样茧的产量就能提高。去年我养蚕1.5张,卖了4250元,今年又养了3张,收入比去年高得多。”45岁的周瑞珍高兴地说。

  不久前,在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大坪社区党员活动室,农技干部李辉英对脱贫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这是汉滨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工作中的一幕。

  今年以来,该区按照部署,迅速完成扶贫系统到乡村振兴机构重组,坚持从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工作推进有效衔接出发,聚焦强产业、稳就业、建平台,完善机制、强根固本,涵养“造血”能力,筑牢防返贫预警监测及动态帮扶机制,推动当前工作高点开局。

  强产业 鼓起群众增收钱袋子

  “我今年种了5亩魔芋,仅此一项就能获得产业奖补4000元,预计产出商品魔芋5000斤,产值过1万元。”近日,叶坪镇群众刘让成乐呵呵地说。

  为了鼓起群众持续增收的钱袋子,汉滨区以畜牧、魔芋、茶叶、核桃、蔬菜五大产业示范引领,制定出台了31条富硒特色产业奖补政策,投入奖补资金超1亿元,鼓励脱贫户、边缘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增强联农带农能力。

  不仅有规模产业的持续带动,汉滨区还构建起“党支部+X+贫困户”等多种利益联结保障机制。镇、村为有劳动力的脱贫户谋划了短平快的养猪、养鸡等养殖业,做到每户至少有一项可持续脱贫增收产业。与此同时,实施扶贫小额信贷以及产业科技指导员制度,将2.76万户群众纳入特色产业链中,真正让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我是2019年脱贫的,今年在奖补政策激励下,种了10亩魔芋,预计产种芋5000斤,产值超过3万元。”魔芋种植大户高荣林高兴地说。

  该区还深入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百余名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一线,利用夜校、田间学校等形式,以农业科技、农产品推广、林果栽培、食用菌种植、养殖技术为重点内容,培养“土专家”,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指导,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送岗位,使脱贫户“造血”机能不断增强,取得“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稳就业 就近务工增收底气足

  7月下旬,流水镇引进的安康梦之帆电子加工厂落户新坝中心社区,预计解决100人就近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也是巩固脱贫成果最有效的办法。”流水镇人大主席高选介绍。

  今年以来,该区按照打造一个产业重点镇、培育一个产业园、建设一个产业广场、引进一批总部企业、建成百家百人以上毛绒玩具工厂的发展目标,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倾斜,集中开工投产7家新社区工厂,共投资4000多万元,厂房面积达1.2万平方米,为周边群众提供了700多个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148家,累计带动就业1.23万人次,新社区工厂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梦工厂”。

  今年,汉滨区不仅出台了5年过渡期间的就业政策,通过社区工厂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而且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利用“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促进更多劳动力转移就业。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推动“家门口务工”。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该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8场次,已有83018名脱贫劳动力返岗复工,10004人稳定在岗,有力保障了脱贫群众收入不减。

  建平台 建立监测机制守底线

  今年7月,区医保局智能审核股监测数据显示,大河镇先锋社区龚维勇家庭成员住院个人负担费用累计大于1万元。通过入户走访,工作人员了解到,龚维勇长期外出务工,今年他先后2次在外患病住院共花费2万多元,个人负担1.1万余元。在外住院情况其家人不知情,镇、村也不掌握,通过7月份医保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系统推送数据,镇、村才知晓其患病住院情况。经研判,工作人员及时将龚维勇家纳入低保。

  为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该区将全区所有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对“三类”重点户收入、住房、饮水、医疗等72项指标进行采集,通过全面排查、综合研判、精准帮扶、动态销号,时时关注、天天监测、周周统计、月月研判,坚决守住防返贫底线。截至目前,该区已有14.8万户51.3万人通过APP进行了信息采集和比对,存量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的返贫风险已全部消除。

  抓衔接 迅速转变角色开新局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