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海东市唯一的牧业乡,有着多少精彩(2)

时间:2021-09-14 16:57人气:来源: 海东日报

  在岗察草原,一片片金莲花如夏夜繁星在这里闪耀。金莲花耐寒,喜凉湿,喜爱肥沃土壤,岗察草原的地理条件符合它的生长条件,所以金莲花能在这里扎根、繁殖。不论狂风大作,还是冰凝雪积,这小小的花将根牢牢扎在草原上,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净土。 

  “微风涤荡金莲花身上的尘埃,随风飘逸舞步翩跹,用清晨的甘霖洗涤着全身,在朝阳中展示火热的娇容,高洁傲骨尽显与世俗不同,却与群芳和谐相处。”这是诗人笔下的金莲花。其实,岗察草原上开放的金莲花,可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莲花,只是因为它的颜色呈金黄色,加之它的坚韧和傲气的品质,岗察人才将“金莲花”这样一个既优美又饱含诗意的名字赋予了它,以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岗察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杨吉卓玛的手机相册保存了许多金莲花的照片,或全景,或特写,足以看出岗察人对这种花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岗察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积极探索符合本区域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在岗察草原一个名叫贡干塘的地方新建了一家游牧民俗风情园,取名“金莲花”。 

  “以前我在县城打零工,每个月都是‘月光族’,现在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月工资有4000块钱,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真是一举两得。”家住循化县岗察乡岗察村的村民卓玛才让,如今是金莲花游牧民俗风情园的一名员工,提及村里的发展变化时喜不自胜。 

  金莲花游牧民俗风情园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多元融合,空气新鲜、民风淳朴,是海东市唯一的纯牧业高原生态旅游地,也是休闲度假的绝佳旅游目的地。在生态园的带动下,岗察生态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旅游、民族风情等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 

  据了解,今年慕名前来岗察乡金莲花游牧民俗风情园的游客比往年翻了一倍,生态园日均接待游客量达百余人次,旺季最多时日接待游客300多人,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高达一万元。正所谓“金莲花开金运来,人民幸福生活跟着来”。 

  “岗察”一词有来头 

  循化县岗察乡和有着“环湖八族”之一的刚察族,是否有着一定的联系?据当地人介绍,在岗察乡,岗察村是三个行政村中人口最多也是这片土地上历史最悠久的,因此该乡以“岗察”二字命名。据《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记载,循化县岗察地区的藏族祖先是从贵德岗察迁移而来。 

  史料记载,古代边地游牧民族的社会形态,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大大小小的部落。部落的名称就是这个群体世代相传的组织关系,也是每个部落成员的“身份证”。当一个部落由于遭受战乱、内部矛盾或其他原因而离开故土,无论这个原本完整的群体变得多么支离破碎,也无论他们迁徙到多么遥远的地方,他们都会把部落的帐篷、茶碗一起带走,当然还有部落的名字。 

  据《刚察县志》民族章记述,刚察族的名称和来源有多种说法。“刚察”的“刚”是藏语“髓”之意,“察”是藏语“断骨”之意。相传很早以前,按藏族风俗,婴儿出生后,口内要放少许酥油,以示庆贺。刚察部落先祖因生活贫困,生子后无酥油可放,只好砸骨取髓代替酥油,故将孩子取名“刚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裔将其部落称为“刚察”。也有传说,很早以前,藏地有两兄弟家境宽裕,大兄弟喜食牛、羊脑髓,每待吃肉就取牛羊头骨,敲骨取髓,沾盐而食,周围牧民见其嗜好有趣,都称他为“刚察”,而不称呼其姓名。久而久之,延续下来,遂成为其后裔的部落名称。 

  《贵德藏族简史》中记载,刚察部落的先祖是都秀部落中的嫡系,曾有甥舅关系,原都秀部落头人都拉加的妹妹拉毛乙亥,年轻时离家出走热贡(同仁)地区,一直杳无音讯,后经多年,拉毛乙亥的儿子岗措投奔舅父门下,声称是都拉加的外甥,由于父母相继过世,为生计前来寻找舅父。都拉加经查确有其事,认为妹妹后继有人,便答应了外甥请求解决定居和生产生活及草场问题。有人认为刚措的“刚”意为骨髓,“措”意为外甥,因此认为“刚察”一词由音译得名。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