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五化”联动谱新篇

时间:2021-09-14 16:12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农业大省安徽正着力走出一条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为牵引的“五化联动道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奋力推动安徽乡村全面振兴。 

  土地规模化: 

  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30岁以前,我经营着86亩耕地。40岁以后,我经营着1280亩耕地。”忆昔抚今,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种粮大户聂红伟思绪万千。 

  “政府鼓励我们适度规模经营,还把村里的耕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既保证了粮食产量,也保障了大伙儿的‘钱袋子’。”聂红伟高兴地说,“今年我种的优质专用小麦,每亩能比普通小麦多卖120元左右。” 

  “经营的耕地多了,就要采用现代化的耕种收模式。”聂红伟说。他先后购置植保无人机、拖拉机、收割机等机械近40台,采用的也都是机械化育插秧、机械化侧深施肥、无人机飞防、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等新技术。 

  通过运用物联网、机械化,聂红伟不仅在自己流转的耕地上实现了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近2万亩,大大提高耕种收效率。“土地实现规模化了,运用新技术反而能降低种植成本,亩均成本降低了25%,今年秋季能带动农户优质专用小麦订单达到5万亩左右。”聂红伟兴奋地说。 

  近年来,安徽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2020年,安徽耕地流转比例、流转出耕地的农户比例分别达到50.5%和51.6%,实现“双过半”。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组织企业化: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家庭农场14.3万个、居全国第一位,农民专业合作社10.9万个、居全国第五位……近年来,安徽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 

  近期是蓝莓成熟上市期,在地处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的沈林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低温车间内,工人忙着分类装箱,为不同蓝莓产品提供原材料。 

  “我家10亩山地租给了合作社,每年能有1200多元租金,平时在家门口的蓝莓车间工作,一年能拿3.6万多元。”正在分拣蓝莓的工人丁伯传告诉记者。 

  沈林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常年吸收近4000户5000多名劳动力就近务工,2020年发放务工工资就有778万多元。“我们按照企业标准经营合作社,规范运行机制,打造产品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合作社负责人沈修羽介绍。 

  有了企业化的规范运行,一产的蓝莓标准化种植,二产的蓝莓加工,三产的蓝莓采摘都发展了起来。目前,沈林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集农村生态观光旅游、蓝莓种植、深加工、销售、林下循环经济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安徽先后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政策文件,在注册登记、融资担保、设施用地等方面,配套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沈林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由于按照企业化规范运行,合作社获得了由安徽省农担公司提供的产业链生态担保,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 

  “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就是为了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卢仕仁说。 

  技术现代化: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要害。“真是没想到!我种了350亩麦子,过去亩产只有500多公斤,去年种植的新品种,每亩产量都在650公斤以上,最高产达到860.6公斤。”亳州市涡阳县新兴镇新兴社区种粮大户张启军感慨。 

  张启军所说的新品种,是安徽一家本地种业公司选育的强筋小麦品种——“谷神麦19”,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测产,这个小麦新品种亩产达860.6公斤,再次刷新安徽小麦单产纪录。 

  “我们搭建种业研发平台,加强良种攻关,推广丰产优质专用新品种,全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金才告诉记者。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