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重振涌洞:以乡村旅游带动全面振兴

时间:2021-08-02 16:31人气: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秀山有着一脚踏三省的边城特色。在这风光之上,涌洞乡川河盖嗖嗖冲出1200余米,像是云端被打翻的“仙桌”,锯齿岩、45道拐、梳子山、金蟾求凤等自然景观以独特的姿态吸引八方游客,2020年川河盖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0万元。

  今年3月,涌洞乡确定为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涌洞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迎来新的机遇。

  7月29日,站在川河盖半山腰放眼盖上风景,涌洞乡党委书记彭应举有感而发:“重振涌洞!”

  四个字显示出决心与信心:“我们将围绕‘中心做旅游、周边做配套’的思路,突出‘产品配套、产业配景’,发展乡村旅游‘后备箱’经济,让景区留得住客,带得走货,以旅游推动全面振兴。”

  盖下农耕园,春有菜花黄秋有稻花香 

  乡村旅游的“后备箱”有哪些宝贝?从川河盖谷底往上,处处充满惊喜。

  7月29日-30日,记者在涌洞乡看到,作为当地优势传统产业的“贡米”、白茶等长势不错。

  在川河盖约600-800米处河坝村,前不久几千尾稻花鱼钻进层层梯田,在独特的土壤条件和高山始出的泉水沁润下,梯田中河坝“贡米”在夏日里吐出青青稻穗,层层叠叠沿缓坡而上,蔚为壮观。

  “贡米”梯田,是涌洞乡乡村振兴产业空间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让这里生产的稻米口感细嫩滑溜,松软爽口,在市场上受到不少食客青睐。

  在当地,目前主要由种植大户吴秀长成立秀山县千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土地,利用涌洞乡的自然资源优势种植水稻100余亩。

  根据规划,河坝村、古田村、涌洞村将形成以梯田贡米为主的产业带,“贡米”将从现有的规模发展到4000亩以上。

  涌洞乡在推动“贡米”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下一步,该乡将以现有绿色稻米产业为基础,结合重点片区总体布局,规划开发稻田农耕文化、游客稻田捉鱼、打稻坊等观光体验“旅游+”等项目,推进以“贡米”基地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以“贡米”文化为元素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以“贡米”基地为支撑的诗意田园风光,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春天菜花黄,秋天稻花香。别看现在种的是水稻,其实我们采用的是稻花和油菜轮作的方式,这样一来,一年四季,梯田色彩应季而变,观赏价值将大大得到提升。” 河坝村第一书记龙士清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盖中蔬菜园,一年四季瓜果上演“蔬果秀” 

  在川河盖更高海拔处的楠木村,53岁的姚祖谨和他的200余亩蔬菜瓜果“驻扎”在此。一年四季,萝卜、吊挂、辣椒、黄瓜、四季豆、小南瓜等轮番在菜地里上演“蔬果秀”。

  这个季节里,姚祖谨的地里依然十分热闹。四季豆爬满藤架,莲白在地里排成行,南瓜顺着瓜腾变“灯笼”高高挂……人行道则穿插其间将蔬菜园划分成不同区域,行人穿梭其间探索餐桌上这些食材原本的模样。

  在川河盖盖上种植蔬菜,因川河盖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温凉,蔬菜生长过程中固体溶物易集累,因此养分含量高,产品脆甜可口,加上姚祖谨科学的种植的运用,高山蔬菜品质“拔尖”,销路一点不用愁,每亩地年可种植两茬以上,亩产值上万元。

  在姚祖谨计划里,蔬菜园基地未来将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让蔬菜基地既要有经济价值,还要发挥观赏价值。

  “除了白茶、贡米稻田、高山蔬菜等优势产业,围绕乡村旅游核心产业,按照产业配景、产品配套思路,涌洞产业空间规划布局为‘一盖三带五产业’,所有特色产业都将为乡村旅游服务配套,充实乡村旅游‘后备箱’。” 涌洞乡党委书记彭应举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

  “一盖”即以星空酒店、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接待户、川河村“药王谷”康养基地为主的乡村旅游核心区,带动凉河村、新农村的茶宿和河坝村千丘贡米梯田的民宿发展。

  “三带”即以川河村、新农村、古田村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以新农村、凉河村、涌洞村为主的茶叶产业带。以河坝村、古田村、涌洞村为主的梯田贡米产业带。“五产业”即以米、药、茶、菜、蜂五大主导产业。

  盖上云端花园,天高云淡游人悠然 

  涌洞乡海拔最高处,即川河盖景区。“盖”是秀山当地的方言,即高山上的平川。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