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驱车行驶在湖北省应城市的乡村田野,迎风招展的秧苗腾起层层细浪,万亩糯稻田园承载着年丰时稔、穰穰满家的殷殷希冀;漫步集镇街巷,各种糯米传统小吃香甜诱人,食者云集。
一把糯穗一座城。打开应城糯稻产业的发展轨迹,一组数据令人侧目:2015年创建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16年应城糯稻“荣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9年引进“业界大咖”浙江中磐粮油落户,2020年糯稻面积达37万亩,年加工销售糯米、元宵粉等产品总额达到12亿元……
暑热中蒸腾弥漫着糯香,记者走进鄂中腹地应城,下田埂、进工厂,入村组、访农户,求解这个传统粮食产区糯稻产业升级的密码。
转型:从“膏都盐海”到“糯稻大市”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我们立足长远与现实,瞄准糯稻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应城市委书记程涛与记者一见面便直入主题,“应城市农业基础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北纬30度,在地球的‘脐带’上,是籼糯种植最适宜区域之一。”紧接着,他从全市主导产业的定位逻辑作了介绍。
应城素有“三宝”——石膏、岩盐和汤池温泉,地下矿产较多,一直是石膏、岩盐的富集出产地,“膏都盐海”曾是应城的“金名片”,应城化工产业集群曾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支持产业集群之一。
石膏、盐化工对应城工业化进程的贡献毋庸置疑,但给当地人带来的记忆并不都美好。粗放的生产过程,曾让应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断遭受挑战。
毫无疑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随着石膏资源的资源化利用,原来的石膏矿区已建设成为矿山旅游景区,盐化工也不断完成升级改造。曾经的“金名片”褪色后,应城势必要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踏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应城市在新时代的不断变革中探寻发展路径。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关于“做强龙头打造品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为应城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在城乡一体、工农协调中,大开大合的应城人把眼光放到了“糯稻”产业上。它既如一根线贯穿农业农村农民等主体,也像一张网覆盖全城,既有群众基础和产业潜力,又能整合提升多元市场要素,将之转化为强市富农的发展动力。
从产业角度打量,应城地处北纬30度,江汉平原和鄂中丘陵的过渡地带,阳光充足、雨热丰富,土地肥沃、土壤酸碱度适中,是国内籼型糯稻最适宜种植的区域之一。应城糯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家糯米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历史传承观察,应城市所在的孝感地区,素有种植食用糯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习惯,过年吃年糕、月半尝元宵、端午品粽子、休闲吃麻糖、平日饮米酒,糯稻产业与应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一部应城水稻史,就是浓缩版的中国水稻史。
更为关键的是,糯稻不仅本身产业链较长,还可以嫁接到酿酒、副食品、化妆品等产业上,与之长成一体,为其锦上添花。
“糯稻不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调整粮食结构、提高种粮效益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城市市长徐长斌表示,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不断迈进,应城糯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顺应消费潮流,也是主动入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应有之举。
“经过统筹考虑,结合市情实际,应城下决心以糯稻产业为抓手,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来破题乡村产业振兴,由此去尝试旋开乡村全面振兴的阀门开关。”应城市委副书记田洪年说。
如今,糯稻已经成为了应城的第4宝。从工矿型“银色经济”到粮作型“绿色经济”,应城产业结构的成色更足、品质更高、前景更好,“华中糯稻第一市”的称号由此叫响全国。
突围:从“种得优”到“卖得好”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应城糯稻面积和产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但过去由于品种分散、品质不高,价格比不过邻近的云梦、孝南等周边县市。
对内是整合产业资源的平台,对外是代表地方文化的符号,重任在肩的应城糯稻产业,还面临着国内外的竞争和需求侧的升级。既要稻花飘香,还要“艳压群芳”,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打好糯稻翻身仗,应城市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广汉市五措并举建高标准农田 助力粮食高
“田成块、渠成网、种粮大户扩种忙……”广汉市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喜人的场景。 7 月的...(14287)人阅读时间:2021-07-15平谷加速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农业,并非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山环水绕、花果飘香的平谷区,正借助农业科技创新示...(18245)人阅读时间:2021-07-14资中县联勤联动筑牢禁捕防线
为贯彻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工作,保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13448)人阅读时间:2021-07-14眉县: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给农业插上数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两个企业微信群,把屈喜花与眉县齐镇上庙村300多名村民紧紧联系在一...(13795)人阅读时间:2021-07-14把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仲夏时节,行走在叶县农村,“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15982)人阅读时间: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