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遵义是“黔北粮仓”,遵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十三五”以来,遵义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遵义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保供能力不断夯实,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延伸,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乡村面貌和生产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较好基础。
美丽的湄潭茶园。 何进平 摄
农业大市正在加速向农业强市跨越。“十三五”期间,遵义市形成了茶叶、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红粱、生态畜牧渔业、竹、花椒8大主导产业,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1%,总量增长了1.3倍。遵义市农业总产值达到857.25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农产品生产大市正在加速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跨越。推动建设“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世界辣椒加工集聚区”为代表的加工产业集群,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迅速,2020年,遵义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6.1%,位居全省第一。
黔北粮仓正在加速向黔北钱仓跨越。在全省首创“坝长制”和“321工程”,让优势升级,让增收加码,打出系列农村改革“组合拳”,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激发,500万农民成为“股东”,2020年,遵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5万元,高出全省3076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6倍,年均增长10%,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连续6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走出一条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推进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着力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农业大发展、乡村振兴开新局中走前列、当先锋。
这是贯彻“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重要指示的迫切需要。这更是新阶段全省“三农”的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是根本、是关键。必须立足遵义实际加快推进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四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这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遵义山多地少,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山区土地、气候和生态优势,开发山地林地资源,着力在现代农业、山地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上做文章,始终突出特色、集聚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走一条具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这是新发展阶段遵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遵义农业有一定基础,但距离农业现代化还有不少差距,生产方式还比较粗放、产业层次还比较低、农业整体效益和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等。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着力实现转观念、提质量、增效益、促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个始终坚持” 迈向农业强市
遵义推进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思路、方式、措施上积极突破创新,更加注重把握关键要素、重点方向,要做到“三个始终坚持”,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把“黔北粮仓”变成“黔北钱仓”。
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强调“发展农业产业,在深加工、创品牌、闯市场等环节必须靠龙头企业、合作社,但在种植养殖环节,主体应该是农民。”在工作中必须把握住导向,不能大包大揽,让农民变成“看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进一步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最大化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最大化地维护群众利益、最大化地增加群众受益、最大化地调动农民积极性。
始终坚持高质高效。农业强不强,关键看质量高不高、效益好不好。要坚持高质高效的目标导向,着力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实现高效益,让“四新一高”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跳出传统思维禁锢,与时俱进推进种子、技术、龙头、质量等农业产业关键要素升级换代,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
始终坚持产业为重。农业现代化最基础的一环是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既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也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要充分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适时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回头看”,进一步算好资源账、成本账、效益账。对高投入、低效益的产业抓紧调整,对真正有市场容量、有发展效益、有群众基础的产业,要保持定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千方百计补链、延链、强链,形成“兴业带富”的好产业。
深化“四新一高” 推进“一县一业”
省委、省政府指出,要加快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体系”的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大发展。遵义将聚焦“四新一高”“一县一主业”和“一业一龙头”三个主抓手,加快构建起农业“三大体系”,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建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市。到2025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聚焦“四新一高”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一是着力培育新品种。开展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摸清家底强化保护和利用;建好遵义南繁育种基地,支持种子繁育科技创新,推进种子、种苗、种禽、种畜“四种工程”,培育一批现代种业企业。二是着力引进新技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前沿农业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广山地农机具,开展土地宜机化整治,提升机械化水平;选派专家技术团队面向基层开展服务,集成推广种养新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智慧农业。三是着力发展新模式。加快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大棚栽培、水旱轮作、周年连作、粮经套作等“321工程”优良组合模式,让各类土地产出率梯次实现3万、2万、1万元;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四是着力形成新业态。充分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推动农业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休闲、健康、生态保护、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融合,拓出农业新业态,展出乡村新空间。通过推动“四新”最终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益”。
聚焦“一县一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坚持“一县一主业”。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茶叶、辣椒、竹、红粱、生态畜禽渔等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主业”“多镇一业”“数村一品”思路,以县为主体抓产业规划布局,集聚要素主要发展1个县域主导产业,乡镇围绕县域主导产业抓产业落地和“多镇一特”“数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做强主导、做足特色、做大优势,形成基地成片、产业成带、加工集群、品牌集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二是深入推进坝区建设。紧盯241个坝区,持续落实好“坝长制”,将坝区建设成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通过坝区示范引领山区、林区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好全市2400多万亩林地,因地制宜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产品采集、林业景观等业态,实现林下经济大突破。同时,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切实稳住粮食面积、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全力稳住“菜篮子”“肉盘子”,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聚焦“一业一龙头”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实施“一业一龙头”行动。每一个主导产业至少培育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和一批中小型企业、合作社,到2025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稳定在800家以上,主导产业分别引进或培育1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二是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行合作社“辅导员制度”,抓培训、抓规范、抓示范,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三是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返租倒包”模式,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四是实施绿色食品工业行动。突出精深加工、龙头带动、集散贸易三大重点,加快建设“中国茶业第一市”和“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
推进农业现代化,遵义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有机遇,我们将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全面提升农业“三大体系”现代化水平,切实坚定信心决心、增强豪气豪情,努力在全省农业大发展、乡村振兴开新局中走前列、当先锋。
广汉市五措并举建高标准农田 助力粮食高
“田成块、渠成网、种粮大户扩种忙……”广汉市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喜人的场景。 7 月的...(14287)人阅读时间:2021-07-15平谷加速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农业,并非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山环水绕、花果飘香的平谷区,正借助农业科技创新示...(18245)人阅读时间:2021-07-14资中县联勤联动筑牢禁捕防线
为贯彻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工作,保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13448)人阅读时间:2021-07-14眉县: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给农业插上数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两个企业微信群,把屈喜花与眉县齐镇上庙村300多名村民紧紧联系在一...(13795)人阅读时间:2021-07-14把更多“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仲夏时节,行走在叶县农村,“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15982)人阅读时间: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