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海南生态畜牧业“牛”气冲天

时间:2021-06-23 16:54人气:来源: 西海都市报

  盛夏的草原风光无限,牦牛成群结队翻山过河、觅食奔跑,场面壮观。

  “就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呵护这么久,看到牦牛产业日益壮大,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同德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林元告诉记者。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被誉为“中国牦牛之乡”。过去牦牛养殖只能让牧民维持日常开销,现在有机(良种)牦牛示范园区的建设,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同德县以此为契机,创新、实干,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牦牛主产区之一。

  几十年前,因长期超载放牧、粗放管理和近亲繁殖等原因,牦牛生产性能低下,到7岁才能出栏,还卖不上好价钱,牧民的生活经常陷入困境。

  为改变这一状况,2007年,同德县在河北乡黄河村建立牦牛提纯复壮工程示范区,并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祁连县等地引进种公牛改良牦牛。畜牧技术人员按照良种繁育计划科学配种,并淘汰品质不好的牦牛,牦牛生产性能很快提高了20%。2011年,省农牧厅组建同德县高原牦牛种牛场,2012年建立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通过省畜牧专家指导做提纯复壮,使良种程度覆盖到95%以上,牦牛从原来的两年一胎实现一年一胎,“新增一头牦牛政府补贴2000元,牧民养殖牦牛的积极性更高了。”林元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牦牛养殖成为同德县农牧民群众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当地以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理念,推进同德县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建设,园区涉及当地2个乡镇18个村,同时推进产品加工精深化、生产过程绿色化清洁化、产业要素集聚化建设。同时利用科技、大数据等技术,先进技术,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的绿色农牧业产业集群,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示范引领青南地区牦牛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

  林元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规划图,这些图是他和农牧民群众的梦想。

  今天的同德县,“牦牛之乡”品牌响亮,牦牛散落在漫山遍野,牦牛肉肉质鲜美,产业链不断延伸……

  梦想的实现总是很漫长。当地以生态、科学、效益为主,推进半舍饲养殖,牦牛存栏量达到21万头,正向40万头的目标迈进。

  同德县河北乡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才旦也是爱“做梦”的人,他希望可以改变散养的模式,集中发展牦牛产业实现致富。

  才旦祖辈以放牧为生。“没想到我们的牦牛还能被划入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可以用高效养殖技术改变传统畜牧方式,政策引进良种牦牛做提纯复壮,牦牛产量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河北乡海拔4200米,临近果洛藏族自治州,高寒气候更适合牦牛生长,村里92户几乎家家都在养殖牦牛。过去,牧民们养殖的牦牛数量比现在多,但收入远不及现在好。为提高牦牛生产繁殖性能,2007年,同德县河北乡黄河村建设牦牛提纯复壮工程,引领牧民引进、改良牦牛品种,打响牦牛之乡品牌。30户牧民入股成立家庭牧场,在摸索中探求新的发展之路。如何提升牦牛产业效率是才旦时常思考的事情。2012年,河北乡正式成立格什格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80户牧民入股,每户入股一头母牛,并且在政府带领下前往曲麻莱县、河南县等地引进品质好的牦牛,“一年能出栏70多头牦牛。”说话间才旦难掩喜悦之情。

  “衡量牦牛产业发展的标准,不仅要看规模,还要看发展前景和牧民受益的情况。要结合实际,科学、高标准养殖,引进现代化大数据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做大做强同德牦牛之乡的品牌。”才旦说,2017年,合作社牦牛增加到400多头,实现95万元的收入。牧民们分到红利后,追求更高了。2019年利用合作社的100万元,加上政府投资的300万元修建高标准畜棚,合作社实现高效养殖。2020年,合作社牦牛数量达到1150头,一头良种牦牛能卖5万元,合作社牧民人均能分到2500元,合作社为全村村民交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在坚持中探索变化,在变化中创造新生活,这是同德县发展牦牛产业走出的道路。如今,当地有181个合作社、141个家庭牧场,海南州畜牧业强州的蓝图在这里展开。而有机(良种)牦牛繁育示范园区的建设使当地形成牦牛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