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一盏恩施茶 四海酬知音

时间:2021-06-02 14:40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喝了这杯茶,就像感受到湖北的春天。”日前,中国外交部和湖北省政府在外交部南楼蓝厅再次举行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以利川红、恩施玉露、赤壁青砖茶“一红一绿一黑”为代表的湖北茶叶产品集体亮相,多名外宾为“茶香”驻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郑道端起一杯恩施玉露,品尝后赞不绝口。

  恩施玉露主产于鄂西南武陵山茶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湖北省政府的支持下,以恩施州为主,成功申报湖北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项目,并将恩施市等地纳入茶叶特优区建设。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从家族世袭传承走向社会传承

  恩施玉露自创制之时就兼具传承与创新。据考证,该茶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茶商蓝耀尚在今恩施市芭蕉乡所创,其采用的蒸青古法工艺源于唐朝,制作过程延续陆羽《茶经》所载“蒸之”“焙之”工艺进行制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改团、饼茶为散茶,还独树一帜创制了针形茶,其产品紧圆、挺直、色绿,温润如玉,故最初称“玉绿”。

  “玉绿”茶的诞生让恩施蓝氏家族迅速成为当地的富户,为提高茶叶生产品质,蓝氏家族逐茶而居,200多年间,将其定为“口口相授”的家传绝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族传承逐渐走向社会传承。1939年,中国茶叶公司恩施实验茶厂庆阳分厂厂长、湖南人杨润之发现并改进了“玉绿”制作技艺,与当地人沟通时因语言差异将茶名误称“玉露”,遂以“玉露”定名。后杨润之自建茶厂,专业生产恩施玉露,为扩大生产规模,广招学徒,增加产量,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由此传开。

  作为中国现今极少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由于千百年来文化积淀、技艺传承,恩施玉露的制作工艺、成品茶外观和冲泡方式都极具个性。其制作工艺分为蒸青、揉捻、铲毛火、整形上光等多道工序,其中,蒸青工艺为恩施玉露特有,相比于烘青、炒青等,蒸青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茶叶中的营养物质。

  经过恩施一代代茶人的努力,恩施玉露逐渐在海内外市场站稳脚跟,尤其是近几年,恩施玉露茶的产量增长很快,鲜叶收购价格屡创新高。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会长张文旗介绍,协会在规范“恩施玉露”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制定操作流程标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走出去”方面,从茶产业的技术设备层面,与日本等国家一直有一些交流合作,开展国际化业务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传统制茶技艺形成理论体系并对外传播

  恩施州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神秘的北纬30度线穿越全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资源、壮美的奇山秀水,让恩施州享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中国旅游新发现”等美誉。

  恩施茶园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多建立在林间坡地和沟底溪旁,基本做到了园外造林,林中有茶、茶中有林,为茶园病虫害的防控和茶叶品质的保证提供了有利条件。且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其中采茶用工约占90%左右,这一工种老弱妇幼均可参与。如今,茶产业已成为恩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的先锋产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表示,茶产业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恩施的生动实践,恩施全州上下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断探索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的有效路径,加快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走出一条具有恩施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恩施州州长刘芳震表示,茶业是恩施州的特色优势产业,更是富民主导产业,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关系到脱贫攻坚巩固和乡村振兴大局。要努力将“恩施玉露”等品牌做大做强,做好茶旅、农旅融合大文章,推动恩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申报备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以让恩施玉露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得到认证,底蕴更加深厚,品牌效益更加凸显,茶农和茶企增收。”恩施市农业农村局特产中心主任何远军介绍,2020年,恩施市茶叶基地总面积38.05万亩,投产茶园33.5万亩,为全市31.2万茶农人均提供收入7800元。在茶园新建和改造过程中,注重选择恩施玉露适制品种、适制恩施玉露的茶园达25万亩。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