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现代农业“加速跑” 科技赋能产业兴

时间:2021-06-01 02:51人气:来源: 新疆日报

  阿克苏地区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成为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新疆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拥有“中国长绒棉之乡”“中国小白杏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等美誉。 

  如何让农业产量高的同时质量更好,品种多的同时品牌也多,体量大的同时产业也强?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引擎,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粮棉 

  科技先行增产增收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 

  在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幸福村,2018年小麦单产450公斤,2019年达到460公斤,2020年上升到490公斤。2021年,幸福村党总支书记阿布力克木·买买提对小麦丰产信心十足。 

  阿布力克木的信心来自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良品种推广和田间管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几年,阿克苏地区广大农民像他一样,不断学习科技种田知识,并享受着其带来的增产增收喜悦。 

  阿克苏地委农办副主任、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华伟杰介绍,近年来,阿克苏地区粮棉生产中的科技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组建的粮棉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指导,并在农时关键节点开展技术下基层服务。 

  在小麦种植上,阿克苏地区大面积推广优质小麦高标准示范田建设,把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提高小麦耕地地力补贴,激发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2020年,当地夏粮实现“十三连增”。 

  “老黄,跟着你学种棉花,我知道了怎样播种、施肥、浇水、打药,怎样让棉花产量更高、品质更好。”5月21日,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米勒克艾日克村的一处棉田里,村民吐拉克孜·喀斯木对温宿县鑫春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春堂说。 

  台兰河畔的古勒阿瓦提乡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棉花生长。不过,由于地块分散无法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再加上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种植成本逐渐提高,吐拉克孜和很多棉农辛苦一年,一亩地才纯收入五六百元。 

  2019年,“土专家”黄春堂牵头成立合作社后,古勒阿瓦提乡一些棉农拥有土地租赁金和年底合作社收益分红两份收入的同时,还学到了先进的棉花种植管理技术,找到了突破棉花增产增收瓶颈的密码。2020年,当地棉花平均单产增加了50公斤左右,水肥农药、机械人工等投入每亩地节约成本六七百元。 

  记者从阿克苏地委农办了解到,阿克苏地区每年种植棉花700余万亩。“十三五”期间,棉花种植较为集中的区域,落实田间管理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组织农技人员全程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机械采收等配套技术,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棉花产业节本增效。 

  果蔬 

  绿色种植提质增效 

  绿色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眼下,在“中国小白杏之乡”库车市,陆续成熟的杏子四处飘香。在库车市阿拉哈格镇乌库托格拉克村,亚森·艾木杜拉等杏农,守护着家里的杏园。由于库车小白杏品质好、知名度高,他们根本不用像前些年那样拿到巴扎上卖,只需坐等客商上门收购。 

  2014年,库车小白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标识,为库车市发展杏产业带来了机遇。 

  库车市从根子上解决小白杏品质和产量问题。“我们实施了国家果菜茶有机肥代替化肥项目,并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科研人员,为库车小白杏扎好根、坐好果,优化创新了施肥模式。2020年实施的库车市小白杏主产区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覆盖7个小白杏种植乡镇的9.5万亩小白杏果园。”库车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赵红霞说。 

  果品的加工环节也是“绿色”相伴,并与种植形成循环经济。库车市2018年引进的新疆果然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收购的残破果子生产酵素,而生产酵素的残渣又可加工成酵素菌肥。该公司将杏子、苹果等鲜果“吃干榨净”,并通过引导果农使用酵素菌肥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帮助农户开辟增收门路。 

  这几年,阿克苏地区林果面积稳定在450万亩左右。在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中,当地做优做精核桃、红枣、苹果、香梨、杏、葡萄六大果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果农”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县(市)有龙头企业、乡(镇)有合作社、村有绿色基地的林果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全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