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山村有活力 小康有底气

时间:2021-04-30 14:19人气:来源: 新疆日报

  “定居以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欢迎你们暑假来家里玩啊……”4月25日傍晚,玛纳斯县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闽玛生态村牧民阿依提加玛丽·塞麦通过手机视频,跟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学习画眼线。听到女儿舍友们的夸赞,阿依提加玛丽十分开心,热情地邀请女儿的同学到新疆过暑假。 

  闽玛生态村过去是个贫困牧业村。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加上福建对口援疆,该村建成牧民定居新村,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产业不断兴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牧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并一跃成为自治区级生态文明村。 

  易地搬迁开启新生活 

  从交通不便的牧场冬窝子,搬到基础设施齐全的牧民定居新村;从破旧低矮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过去贫穷的苦日子到现在过上富裕舒心的好日子……这几年,阿依提加玛丽和许多村民一样,生活实现了“三级跳”。 

  搬进新家以后,阿依提加玛丽一家彻底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电视、冰箱、小轿车样样都有。化精致的妆容、穿着时髦的服装,阿依提加玛丽的爱美之心在住进楼房之后被激活了。她每天早早起来打扫卫生,还自觉参加村上的清洁家园行动,主动维护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 

  闽玛生态村是由福建省援建的定居兴牧工程之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斯哈尔·奥吾巴克说,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先后建成509套牧民定居房、114套定居楼房、328套牲畜暖圈、100座温室大棚,植树10万余株,还配套建成道路、供电、供排水、路灯、环卫设施、数字电视、电信宽带等基础设施,553户1722名哈萨克族牧民迁入新村。 

  记者随着阿斯哈尔来到村子旁的小山坡上,远眺这座戈壁滩上崛起的小山村,一排排红顶黄墙的安居房错落有致,在远山和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 

  阿斯哈尔说,如今,村里道路四通八达,灯光篮球场、文化广场、卫生院、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定居的村民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旅游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科学养殖鼓起“钱袋子” 

  “政府给我们每户盖了300平方米的牲畜暖圈。有了暖圈以后,小牲畜的成活率提高了。”牧民达尔汗·卡克尔汗说,他家养了60多峰骆驼,每天的产奶量在30多公斤,他把驼奶送到村里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天卖驼奶的收入有1000多元,除去成本,一个月纯收入就有1万多元,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阿斯哈尔介绍,闽玛生态村在规划时,统一布局生活区、养殖区、生产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分离、环境卫生差的问题。搬入定居新村后,牧民们按照10户1组集中养殖的方式,夏季在山牧场放牧,秋冬季将牛羊赶下山在定居点育肥,并通过建暖圈提高产出率和幼羔的成活率。 

  4月19日,看着满圈都是长肉快、卖价高的萨福克羊,牧民阿达列汗·哈力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发展生产的劲头更足了。近几年,闽玛生态村在牲畜品种改良上下功夫,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牧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阿达列汗·哈力一家养了30头牛、120只羊,每年收入近20万元。他开心地说:“现在党的惠民政策特别好,在援疆项目的帮助下,村民们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收入逐年增加。”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哈萨克族乡党委委员、包村干部王发利介绍,2020年,闽玛生态村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271元。 

  旅游兴村拓宽增收路 

  美丽的哈萨克族姑娘跳起欢快的舞蹈,英俊的小伙儿一展嘹亮的歌喉,赛马、叼羊等活动让游客欢呼雀跃、目不暇接……每到旅游季,闽玛生态村定居牧民的牧家乐里不时传来游客的欢笑声。 

  这几年,看到村庄美起来、游客多起来,村里的一些牧民开起了牧家乐,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 

  4月19日中午,走进牧民库里木·叶尔肯哈孜的牧家乐,铁锅里的奶茶冒出香气,库里木一家人正忙着给客人准备特色餐饮。“定居后我开起了牧家乐,主要卖手抓肉、大盘鸡、熏马肉,一年能挣6万多元。”库里木高兴地说。 

  村民余义贵前些年在外地打工,闽玛生态村建成后,他回到家乡创业,开办了一家主打当地原生态牛羊肉的餐厅,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2021年我打算扩大经营规模,年底在县城给儿子买一套楼房。”余义贵信心十足地说。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