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农产品冠上“国字号” 特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2)

时间:2021-03-26 10:22人气: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金陵茶香》一书记载,1958年春,江苏省委为了创制一种产品纪念革命先烈,集中了全省十多名制茶高手到环境优美的中山陵园,组建茶叶制作技术专家小组。专家们想了各种方案:有的建议把茶叶制成大刀长矛形,以表示中国革命是武装革命;有的建议制成镰刀斧头形,以表明中国革命的成功全靠工人农民;也有的建议制成花瓣形,象征革命先烈的精神如盛开的鲜花撒满人间。经过试制,均不甚理想。  

  四月一天的雨后,正为茶叶试制绞尽脑汁的俞庸器老先生,漫步在中山陵的茶园边上,突然,脖子一阵冰凉,抬头一望,看到新绿的松针上挂满一串串水珠,清翠欲滴,俞老先生突然灵机一动,把茶叶做成松针状,翠绿挺拔,既可以象征牺牲在雨花台的数十万革命烈士铮铮铁骨、忠贞不屈,又可以寓意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经过数十次反复改进,最终制作成“翠绿挺拔、紧细浑圆,形似松针”的茶叶,成为传统茶文化和红色文化创造性结合的产物,被公认为全国特种名茶之一。现在南京雨花茶主产区共有茶园面积12万亩,分布南京5个区,年产雨花茶600吨,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30%左右。 

  龙池鲫鱼: 

  昔日宫廷贡品从濒危中“复生”  

  “龙非池中物,龙去剩此鲫。”说的是位于六合区马鞍街道的龙池鲫鱼,这种地产鱼养殖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成了宫廷贡品。  

  龙池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清朝雍正志载:“鲫鱼,生龙池者,大而优美,视为珍品。”之后,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专门品尝了龙池鲫鱼后也赞不绝口。  

  市水科所所长周国勤介绍,龙池湖是个天然水域,湖水来自地下,常年不枯,水源优质,再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适合龙池鲫鱼生长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其他品种鱼类入侵,挤占了龙池鲫鱼的生存空间,导致其数量锐减,几近消亡。今年,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全面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建设龙池鲫鱼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场。  

  其实,这一行动从2017年底已经悄然开始。龙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邢志伟表示,企业2017年底联合市水科所等通过科技手段,筛选出符合龙池鲫鱼DNA性状的作为亲本,开展龙池鲫鱼提纯复壮、良种繁育等工作,目前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养殖。  

  “普通鲫鱼一年就能长八两至一斤,龙池鲫鱼则需要两年。”邢志伟计划未来三年建成龙池鲫鱼种质资源库,希望能将龙池鲫鱼这一地方特色品牌继续传承发展下去,让更多的龙池鲫鱼回归百姓餐桌。  

  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实际上,近两年地理标志农产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目前拥有全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共有10个,第一个2011年通过原农业部登记保护的白马黑莓,距今已经有十年了。而南京雨花茶、龙池鲫鱼、永宁青虾、富财圩螃蟹这4个是去年一年时间里通过的。”王雪锦说道。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产业发展的抓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被贴上“国字号”的标签,为本地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有的农产品本身产业基础比较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规范市场、用好招牌,也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某类农产品的名气响了,市场上可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而认准农产品地理标志则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  

  结合“二品一标”专项整治和绿色食品年检,南京已经把包括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监管纳入制度化、常态化,每年开展市场专项检查,定期不定期对投入品使用管理、病虫害防控、生产档案建立、生产基地管理等方面进行督查,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检,维护了品牌形象,确保了认证的公信力。  

  “不是所有从当地生产的某类农产品就一定能贴这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签,这是有一定品质要求的,需要经过证书拥有者的授权才可以。”王雪锦介绍,一般而言,证书拥有者可能是行业协会或地方政府,他们可以制定这个地标农产品的标准和方法。而近年来,农产品地理标志大量出现,这给监管工作提出了要求。为了避免出现不规范用标、超范围用标等管理的混乱,今年江苏省将会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对证书拥有者的授权行为进行监管。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