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为乡村振兴释放农田活力(2)

时间:2021-03-23 16:22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红桥村是近年来安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从整体看,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安徽农村发展取得了五大成效,得到群众一致认可和点赞。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大多超期服役、老化失修,耕地质量总体不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既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长期战略任务。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50万亩,占耕地面积56.1%。项目全面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新增和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节约了灌溉水量,增加了机耕面积,全面完善了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大大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2019年大旱、2020年大涝,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都经受住了考验,抗旱排涝成效明显,抗灾减灾作用显著。

  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徽是农业大省,始终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平均亩产增加100斤以上,为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粮食生产17连丰作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了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安徽充分发挥科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科技。通过良种良法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深耕深松、免耕直播、旱作节水、农林病虫害统防统治、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等措施和实用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项目区优质品种率将达到90%以上,改进了传统的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项目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

  带动了项目区农民增收。安徽坚持把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科技普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350元。

  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安徽坚持绿色发展,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通过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酸化土地等措施,有效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项目区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施用、种养废弃物综合利用建设,采取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同时,探索以生态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支持项目区所在村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田园村庄,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纳入民生工程推进,多措并举再上新台阶

  为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21年开始,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民生工程推进实施,并确定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不低于2250元,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财政重点支持事项,落实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在年度预算中足额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省财政已安排31.25亿元,较上年增加8.3亿元,增长36%,督促市县财政足额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021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资总额将达到112.5亿元。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推动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部署要求,做好高标准农田专项债项目储备、发行使用等工作,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整合使用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重点,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比例。

  加大宣传引导,加强服务指导,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好社会资本支持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文章。

  强化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使用拨付资金,加快支出报账,提高资金绩效。加强动态监控,自觉接受审计、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坚决杜绝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