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海南,科研条件相对较差,各种设施也不完备,李明寿挤在一间四人宿舍里,地上还摆满农药罐子,每天一根竹竿、一个草帽、一个背包,就是他工作的装备。竹竿是用来敲一敲掂量下稻子的重量,有时遇到了虫蛇还能用来进行防卫,穿长袖是为了防止被稻叶刮伤,包里装着放大镜、笔记本、剪刀、镊子等,足有几斤重,一背就是一天。
海南是中国农业人的行业热土,在这里,李明寿见过了太多院士级别的老科学家,“海南的老鼠、蛇很多,我见过老一辈的育种家都是把种子放在身上的,保温催芽。水稻育种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摆脱饥饿的历史,老一辈科学家为了国家粮食安全付出了很多,前赴后继奔赴海南加快育种进程,他们这种精神非常鼓励我。”
“在海南是真的很辛苦,离家太远了,谁家里不碰上点事儿?老婆孩子在家生病你都管不了。”远在千里之外,很多时候不得不错过一些家庭的瞬间。李明寿至今记得,在自己儿子三岁多的时候,一直留在海南的李明寿因故回了一次上海,儿子却问妻子,“妈妈,我爸爸这次回来住多久啊?”
凭着对农学科研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把青春、智慧、激情倾注在技术最前沿。如今,节水抗旱稻的生产成本降下来了,实现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批量生产,这款好种、好管、好吃的品种在我国三大籼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其稻米也多次获得国家金奖,它的应用提高了节水抗旱稻产业化及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提供新技术和新品种。
说到这儿,李明寿自豪地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儿子四年级时写的一篇英语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父亲”,李明寿指着其中的两句“My father is a farmer.He's tired everyday.”发出感慨:“有时候我们总结了半天,还不如一个孩子把我们的工作总结得透彻。”
(据劳动报消息 梁嘉蕾)
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在创新中
人民日报记者 王昊男 从夏奥场馆“鸟巢”到冬奥场馆“冰丝带”,这些充满中国智慧的奥运场...(19944)人阅读时间:2022-01-11李明寿:他将青春与汗水浇灌在稻田
“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的证书端端正正摆在了上海天谷研究院的会议室中,这一空缺了八...(14760)人阅读时间:2022-01-10封玉芳:做社区居民满意的“答卷人”
本报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张顺宏 封玉芳是社区警务工作的新“老手”。 说她“新”,是因为2...(14576)人阅读时间:2022-01-10李羿:让更多公众参与滇池保护
云南日报记者 王琼梅 云南滇池保护治理基金会秘书长李羿一直坚持一个理念,用自己的行动去...(14154)人阅读时间:2022-01-10点沙成土!力学家勇闯“无人之地”跨界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谷训 2021年底,58岁的力学家易志坚获得了一个新的荣誉——“2021最美科技工...(13565)人阅读时间: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