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黑龙江】从“暴风骤雨”到乡村振兴,黑土地上的工作队

时间:2021-06-02 11:30人气: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肥沃的东北黑土地,稻菽遍野,米粮满仓。黑龙江,这里曾是翻身分得土地的农民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勇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经历了75年前土改“暴风骤雨”的洗礼,脱贫攻坚决战的锤炼,正吹拂着乡村振兴春风的黑土地,始终是开拓者、奋斗者的热土,也是农民命运发生天翻地覆改变的见证者。

在不同时期,这里都闪耀着一群特殊战斗群体的身影——农村工作队。他们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教育发动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改变家园、改变命运。

为了农民“翻身”——农民在哪,“大槐树”就栽在哪

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东大壕地。75年前,土改工作队在这里打下第一根桩子,分到田地的农民翻身第一次做了土地的主人。

如今,这里是旱田改水田示范区,新插秧不久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摇动。

有“土改第一村”之称的元宝村在历史上还有另一个称呼:光腚屯。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的故事发生地便以这里为原型。今年84岁的元宝村村民罗庆宝告诉记者,土改前,村里那些最穷的人家只有一条裤子,夫妻俩谁出门谁穿,这就是光腚屯的由来。

推翻统治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让受压迫农民“翻身”,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实行“耕者有其田”。东北解放区率先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热潮。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分配土地。

1946年秋,时年38岁的作家周立波随部队来到松江,主动要求留在珠河县(今尚志市)元宝区参加土改,并被任命为土改工作队副队长。

罗庆宝说,土改工作队到了元宝,最初却遭到“冷遇”。群众对工作队不了解,心里画了很大的问号,都怕他们呆不长,土匪回来报复,所以老实贫苦的农民不敢接近工作队。

面对这种局面,工作队拿出了共产党人的看家宝——发动群众。他们走门串户,访贫问苦,还到田里帮助农民兄弟劳动,一边干活,一边唠嗑,交知心朋友。

在罗庆宝的记忆里,周立波这个鼻梁上架着眼镜、兜里揣着笔的文化人,常盘腿坐在农民的炕上,跟大伙谈笑风生,教他们唱革命歌曲。

周立波不仅给土改积极分子训练班讲政治课,还讲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和八路军、白毛女等故事。

当时的第一任元宝区工委书记韩惠曾在回忆文章中讲述了工作队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他们借鉴《李有才板话》里贫苦农民经常聚在大槐树下谈翻身的情节,也开始在元宝“栽槐树”。

农民饭后喜欢到谁家唠嗑,“大槐树”就栽在谁家。工作队参与进去,唠八路军怎样打鬼子、斗地主,其中穿插讲革命道理、宣传党的农村政策。这种方法没有拘束,形式活泼,使土改的意义人人明了,说热闹了深夜不散。

隔膜和顾虑消除了,有了觉悟的元宝人开始站出来揭露地主恶霸。工作队趁热打铁,成立以贫雇农为骨干的农会、自卫队、妇女会等,让他们处理土改中的重要工作,培养当家做主的能力,留下一个不走的工作队。

随着恶霸、地主被打倒,农民们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我们全家打心眼里感谢共产党。”罗庆宝一家四口分到20多亩地,“高兴得一宿没睡觉,没有共产党,我们就什么都没有。”

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政治、经济上翻身的农民真心诚意拥护共产党,他们以支前、参军等方式积极投入到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是当年的动人场面。

80岁的现任元宝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担任这个村的支书已有41年。他说,土改工作队在深入农村宣传、教育、动员、组织农民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新中国成立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2020年,元宝村总资产达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万元,半数以上村民住进了楼房或别墅。“土改第一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为了斩掉“穷根”——16年8村,做燎原的“火种”

饶河兰桥村、宁安瀑布村、东宁东绥村、尚志大房子村……16年来,“厅级村官”陈华把8个后进村带成先进村、小康村。2019年12月,陈华从机关退休,不再是绥棱靠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扶贫没有终点,我要干到老百姓不需要我的那一天。”他说。

作为全国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黑龙江一度有2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8个省级贫困县,1778个贫困村。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