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姜伟超、马莎
陇南市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这里是陇上最先迎春入夏的地方,风水宝地孕育了不少“宝贝”,“国宝”大熊猫便是其中之最。
憨态可掬的“国宝”众所周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它们背后有一群人默默奉献,将青春播撒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
“说不害怕是假的”
年过四十的何礼文从事野生大熊猫保护工作虽已超过20年,但他对大熊猫越看越喜欢。“我和大熊猫的故事永远像是才刚刚开始,大自然给我的惊喜太多了。”
“国宝”的萌憨无人不晓,但很少有人知道,野生“国宝”不仅会吃肉,还会攻击人。野外巡护工作不仅会面临动物袭击,同时,野外艰险的环境也使得巡护工作周期长、风险高。“野生大熊猫的巡护工作基本一个月一次,但每次需要花多长时间由不得我们。”
何礼文在巡护途中徒步过水(受访对象供图)
何礼文口中的巡护工作是这样开展的:三五人一组,再牵上一两头驴或骡子背干粮,进入原始森林,定时定期对布设在不同点位的红外相机进行电池、储存卡的更换。
何礼文和同事们使了浑身劲走了20多年,也没能在险象环生的原始森林里踩出一条像样的路。
布满荆棘的山林里,每踩一脚下去都是未知,悬崖断壁间,野生动物一跳一跨就可以轻松穿越的地方,护林员们“面朝杂草粪便背朝天”艰难地攀爬着,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山路走上几个小时是常事。
没有电和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当大家因为看到一堆大熊猫粪便而欢呼时,那种兴奋和喜悦早已将内心的恐惧挤散。”何礼文说。
“我亲眼见过野生大熊猫”
60岁的护林员王根成今年就要退休了,回顾职业生涯,他最骄傲的一件事,是亲眼见过野生大熊猫。
“很多护林员干了一辈子,没有见过一只野生大熊猫,而我一次见到了四只。”尽管这唯一的“见面”是被“国宝”攻击,但近距离接触野生大熊猫的喜悦让他在那一刻忘记了恐惧。
王根成在巡护途中穿过独木桥(受访对象供图)
“当时我和同伴走散了,我一个人碰到了三只大熊猫和一只大熊猫幼崽,幼崽的母亲发现我后,就追了上来。”王根成赶紧爬到了树上。“幼崽的母亲给了我一巴掌,扯破了裤子,受了点皮肉伤,问题不大。”
王根成对这次经历的描述只有欣喜与兴奋,但他坦言,确实有点后怕。“那种时刻其实非常危险,极有可能丢掉性命。”
距离“偶遇”野生大熊猫已过去20多年,但王根成每每描述起当时的细节,似乎一切都发生在昨天。“没拍下画面是我最遗憾的事。”
当了几十年的护林员,王根成已经是这片原始森林里“行走的活导航”,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退休后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定期进山了,但如果需要,我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山,给大家当‘导航’。”王根成说。
“出差的交通工具只有四肢”
28岁的巩得红参加工作至今,已累计进山巡护100多次。“参加工作时知道出差多,但真正上岗后,才发现别人出差有车船飞机,我们出差就全靠四肢。步行来回算好的,很多时候要爬行,四肢都得用上。”
跋山涉水、负重而行。对于巩得红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遇到毒蛇毒虫,也不是扭伤跌伤,而是山里没有信号,无法将眼前看到的景色第一时间分享给他人。
巩得红(左一)与同事开展巡护工作(受访对象供图)
为了方便行走,巩得红每次出发前都会戴上一副白色的绑腿。“当白色完全变黑,就差不多完成任务了。”原始森林里风景如画,山路也如迷宫一般复杂,天气说变就变,巩得红与同伴多次被困深山。
虽然拿着睡袋,也带着干粮,但各种突发情况,会将一切原本安排好的计划完全打乱。“尽管山里有几个临时休息区,但能不能恰好赶到,全凭运气。”
“如果遇到雨雪冰雹,到不了休息区,我们就找棵树倚着,钻进睡袋里,湿漉漉地进入梦乡。”对于巩得红来说,这种经历是家常便饭。
【湖南】许达哲在益阳调研时强调 在乡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0日讯(记者冒蕞刘笑雪)今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17496)人阅读时间:2021-04-21“非洲小薇”在黄土高原上与美好生活相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王泽 从非洲马拉维美丽的湖畔来到中国黄土高原上的城市,22岁的非洲姑...(10275)人阅读时间:2021-04-21【内蒙古】巩固成果 蓄力振兴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牢...(14851)人阅读时间:2021-04-20【重庆】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
本报讯(记者 杨帆 张珺)4月19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14470)人阅读时间:2021-04-20【安徽】李锦斌在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扶
原标题:李锦斌在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18686)人阅读时间: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