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传统医学架起友谊桥梁
——记我第12批、第13批援助坦桑尼亚军医组队员林木南
林木南(右一)接诊当地患者。援坦军医组提供“中医专家的参与,增强了我们抗疫的信心!”我第12批、第13批援助坦桑尼亚军医组队员林木南,被坦桑尼亚军方授予特别荣誉——国防部嘉奖,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在坦桑尼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林木南不仅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还利用网络开展防疫宣教、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活动。
“持针如握剑,精准祛病痛!”在坦桑尼亚两年多时间里,从宿营地到巡诊区,从周边村落到大学校园,林木南将自己擅长的中医技术运用到诊疗过程中,先后治疗病患2000余人次,赢得了广泛赞誉。
位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疟疾高发。“针灸治疗本身很安全,但为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扎针,风险很大!”一次巡诊时,一名疑似疟疾患者因颈椎疼痛找到林木南。看着眼前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林木南还是决定为他治疗。
屏住呼吸、找准穴位、轻轻扎入……在医务室,林木南小心翼翼地为患者进行针刀治疗。突然,意外发生了。当银针扎到关键穴位时,患者猛地一颤,刚扎进去的银针被弹出,刺中了林木南的食指。他保持镇定,简单消毒和包扎后,继续拿起手中的针刀进行操作。直至完成治疗后,他才接受抗感染治疗。
危险,不仅在可见之处,亦在隐秘之地。在坦桑尼亚,徒步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在雨季——毒蛇等随时可能出现,需要格外提防。可军医组有时不得不徒步前往偏远的巡诊区域。
“注意!有蛇!”一次巡诊,车陷入泥泞无法前行,军医组只能下车徒步前进。行至一片树林地带,两条眼镜蛇一前一后对军医组摆出攻击架势。危险时刻,林木南异常冷静,小心翼翼地用木棍将蛇引到了丛林中。
面对险境,林木南从不退缩。“越是艰险越向前”不仅成为他的行动格言,更让他成为敢于直面难题的“硬核专家”。面对难治之症,林木南总是竭尽全力医治。
援坦期间,一位就诊的老人不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同时伴有偏瘫、肌无力、肢体肿胀等症状,此前接受多次治疗都收效甚微。
“关键在于对症治疗!”在反复研究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后,林木南为老人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精准确定肢体穴位、科学指导术后锻炼……经过3个月持续治疗,老人偏瘫肢体肿胀消退,肌力也有所恢复。
高超的诊疗技术,让林木南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
一名40多岁的女士头部剧痛长达一年,多方诊治未果,发病时痛苦不堪。她慕名找到林木南。经过林木南多次针灸、推拿等综合施治,这名女士的头痛、失眠症状慢慢好转。基本康复后,她向林木南竖起了大拇指,对中医技术赞叹不已。
在坦桑尼亚,林木南还受中国驻坦桑尼亚相关机构委派,作为中医诊疗技术“推广大使”,多次受邀到当地院校宣讲中医健康知识,现场讲解演示针灸、拔罐等中医诊疗技术。这些活动激发了当地学生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兴趣,中医也成为师生们争相研究的“热门技术”。
“跋涉万里,扛起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载誉归来,架起中坦军民的友谊之桥!”去年10月,在欢迎林木南凯旋之际,战友们的这两句话,正是他出征援助坦桑尼亚的生动写照。(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张文明 田 野)
黄土梅香半世芳——“三牛”精神践行者
路大夫的手机坏了。 敲敲,拍拍,反复按开关键,还是黑屏。这可是大事! 多年来,无论白天...(13020)人阅读时间:2021-03-01“蘑菇”院士李玉和他的致富“法宝”
直到今天,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村民肖青松依然能回忆起两年前第一次见到“玉木耳”的情形...(12404)人阅读时间:2021-02-26“红马甲”温暖返乡路
新华社南宁2月23日电 题:“红马甲”温暖返乡路 新华社记者覃星星 “我可以写一个字吗?”...(19010)人阅读时间:2021-02-261982人中,这对“90后”是唯一牺牲的夫妻
吴应谱(右)和樊贞子在婚礼当天留影(资料照片)。 拼版照片:吴应谱(左)和樊贞子的入...(10207)人阅读时间:2021-02-25峭壁上的00后“芭蕾舞者”
山顶的云雾里,悬着5个橙黄色的身影。 朱丽珍是其中唯一一名女队员,她在衢九铁路梅山一号...(17375)人阅读时间: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