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河南沈丘李寨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实现蝶变

时间:2024-01-02 10:15人气:来源: 农村青年网

       河南省沈丘县冯营镇李寨村,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偏僻闭塞、昔日是一个资源匮乏的贫困村。经过10年脱贫攻坚和富美乡村建设的不懈的推动,该村已发展成为拥有养牛、蔬菜种植、良种小麦、服装加工等多种产业的富裕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近8倍,村集体资产近亿元。

       李寨村发展的有什么奥秘 ?

       调研发现,该村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市场化,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村中资源,聘请有思路、懂市场经营的人士负责经营工作,依托村里的资源对接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昔日的贫困村成为县域乡村振兴高地

       李寨村有3237口人,3488亩耕地。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608人。谈及李寨村的过去,当地一些干部直言,这个村邻近安徽省临泉县,距离沈丘县城有几十里,是一个偏远、落后、混乱的地方,村内基础设施差,人多地少,发展基础薄弱。过去道路不好,干部下乡调研都不愿去李寨村。

       60岁的李寨村村民王海蓝自嘲说,过去,女孩相亲,只要听到对方是李寨的,都会犹豫半天。近年来,李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李寨村走访看到,宽阔的柏油路两侧,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别具风格,路灯、河堤围栏、铺有地砖的人行道等设施齐全,俨然一幅现代化新农村景象。在田间地头,蔬菜采摘工在忙碌着;在服装加工车间,几十人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埋头工作;在肉牛养殖场,上千头牛或站立或躺卧,卡车正在运输饲料……

     “光伏发电每年4万元,服装加工车间租金每年3.2万元,牛场分红每年5万元……”谈及当前村集体收入,李寨村会计吴春影滔滔不绝。据介绍,李寨村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4万元,较10年前增长近8倍,蝶变为产业兴、环境美、基础强、人才旺、村民富的富美乡村示范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全国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

       产业发展带动乡村蝶变

       李寨村一不靠山、二不傍水,人均1亩田是李寨村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村民长期无法摆脱贫困的症结所在。在发展中,李寨村注重打牢基础设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摆脱传统发展瓶颈。

       ——改善基础设施,为产业振兴夯实基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李寨村着力从基础设施方面入手,成为附近十里八村最早修建水泥路的村,通信网络、路灯、燃气等生活配套均走在了前列。

       冯营镇镇长王巍介绍,李寨村作为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受到多方面政策支持,政策性投资达到4000多万元。此外,作为“万企帮万村”的结对帮扶企业,亿星集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当地发展条件已今非昔比。

       ——用好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李寨村组建集体经济企业“李寨农业开发公司”,2016年完成流转全村耕地,先后建设运营了良种小麦、优质红薯、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通过精细化种植、大棚种植等,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在李寨村看到,大棚里种植着上海青、萝卜、豆角、西瓜等多种瓜果蔬菜。李寨村村民李平亮介绍,自己承包了30多亩种菜大棚,种了20多亩西瓜,10亩豆角辣椒。每年可以多茬种植,每亩地每年能挣两三万元。

       ——延长产业链条,把产业效益留在村里。在李寨村南侧,看到养牛场里通风、投料等设备齐全。“牛场整合了村里的127亩设施农业用地,2019年开始建设,1期存栏1000头。”牛场负责人单亚洲说,养的是西门塔尔肉牛,6到8个月出栏,除去成本,一头牛净赚3000元左右。记者了解到,大棚、养牛场等基础设施由亿星集团和有关项目政策支持建设,建成后交转李寨村集体,按照当前各类产业价值测算,李寨村集体资产已经超过1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市场化”是李寨村振兴发展主要驱动力。谈及李寨村的振兴发展,据当地干部和村民介绍,最大的感受是没有“押注”于某一个产业,充分发挥土地、人力等特点,找到市场所需和能力所及的最大公约数,提升收益。

       ——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农业灵活调整。李寨村没有特殊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当地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产业。例如,李寨村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小麦大豆、小麦玉米轮作是当地的种植传统,依托这一特点,李寨村开发出1500多亩优质良种繁育基地。通过与省市农科院合作,应用新的种植技术,叠加养牛场的粪肥资源,粮食亩产较同区域其他地方高出200到300斤,效益大幅提升。

       ——擅长什么就干什么,用好人力资源。在李寨村主干道上看到多家服装加工点,据村民介绍,过去李寨一带有很多人去南方的服装厂打工,近年来返乡后继续从事相关行业。在村民王芹家里,一台崭新的缝纫机上摆放着待加工的面料、衣领等。王芹介绍,自己做的是镇上服装厂的来料加工业务,都在家中完成。依托这一特点,李寨村也发展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工人则来自李寨和周边村子。目前,李寨村有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1100多个,不仅本村人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还吸纳周边村庄人员前来务工。

       ——市场需要什么就干什么,提升经济效益。农村发展蔬菜等产业,最大的风险在销售。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李寨村采取引入“鲶鱼”的策略,通过外村人承包村集体大棚,既在村内形成竞争压力,也给产业发展带来新思路。王争林就是这样一条“鲶鱼”,他原本是当地一家蔬菜批发市场的店主,深谙市场需求。他在李寨村承包了300多亩大棚后,开始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老菜叶必须剔除,20斤一个标准件,这样南方的市场才会收。”在大棚里,王争林讲述着上海青的采收要求。他介绍,大棚种植上海青每年可以收6茬,每亩年利润在1.5万元左右。羊肚菌种植户王振中是另一只“鲶鱼”,他在村里承包了100多亩大棚,用于种植羊肚菌。“一亩地产800斤左右,湿鲜的50块钱一斤,亩均收入4万元左右,每年11月播种,4个多月后收获,其他时间还能种些萝卜等。”王振中介绍,羊肚菌并不是随便种,最大的风险是可能会不出菌苗,一旦发生,产出将会归零,普通村民无法承担这一风险,需要专业技术。目前王振中带动大量村民进棚就业,同时也不断教授种植技术。“今年有四五个人提出来要自己单干了。”

       李寨村村干部介绍,邻近地区的大棚租金成本为3000元左右,外村人租种李寨村大棚,租金是每亩每年2300元,优惠的前提是他们要带来专业技术。而本村人承包大棚,租金是2100元,李寨村民学习技术后,承包大棚的意愿不断增强,在租金优势下,正在与外来种植户形成竞争,市场机制的引入,将来村集体的收入也会大幅增长。(吕佩义 周暄)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村青年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