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探索乡村振兴下的“三农”金融服务创新(2)

时间:2021-04-23 16:51人气:来源: 农村金融导刊

张洪祥:农商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同业竞争加剧。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省级城商行等不断下沉,与农商行争夺县域和农村市场。二是经营压力加大。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竞争加剧带来的是贷款利率下降,息差进一步收窄,对于主要依赖贷款利息收入的农商行来说,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三是资本补充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足。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发展,农商行必须补充资本,但是,受监管评级等限制,无法通过发债等方式来补充资本,只能通过增资扩股来实现。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增资扩股困难重重。资本不足,意味着抗风险能力无法持续提升。而农商行相对承受着更大风险,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与满足新“三农”服务需求明显不匹配。


李家尧: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长效风控面临压力。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受到冲击,农商行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但对整体收入和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资产质量向下迁徙的压力增大,对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二是获客能力有待提升。受技术、数据、人才等因素影响,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数据获取和分析应用能力、产品创新和增户扩面等方面能力须进一步提升。


许绍普: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如何借助科技力量,推动产业升级创新供应链金融;如何激发员工热情,主动参与和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任常青:农商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既有传统农村金融所面临的老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严重、农村金融需求者普遍缺乏抵押担保不足,服务“三农”的机会成本依然较高,这些都阻碍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展。面临的挑战是,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依然任务艰巨。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需要加强,机构的稳健性建设和治理结构的优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金融机构变得强大,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农”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途径


农村金融导刊:“三农”金融服务创新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许绍普:乡村振兴是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金融机构必须主动创新,应用金融科技,进行大数据客户准入判断,实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发展资金,大幅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亳州药都农商银行以“大数据”为突破口,有效利用精准、完善的政务大数据,构建“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体系,进一步提升信贷服务的效率和针对性,实现了信贷服务在授信申请、准入检查、授信评级、风险预警、利率定价、合同签订、借款还款等七个方面的“自动化”,自然人客户或企业主通过APP、网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平台即可发起贷款申请。多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举措,提高了客户的信贷服务体验度,深入践行了普惠金融,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


张洪祥:农商银行应坚持科技创新,数据赋能。充分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努力实现“大平台”和“小法人”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电子银行产品的优势,针对现有电子银行产品特点,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精准营销的同时注意联动营销、全员营销,以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萧县农商银行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县27个支行挂牌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点,力求把“金融服务家家到”做细做实,继续深耕农村市场;与省农担公司开展合作,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提高首贷户和信用户比例,提升获贷率,力求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李家尧:首先,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针对存贷款离柜化、去现金化趋势明显的经营现状,本地农商银行组织各支行与行政村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召开金融服务座谈会、乡村振兴共建交流会,详细介绍、精准营销、现场演示各类特色金融产品,及时答疑解惑。针对实际情况,落实政策、升级产品、健全定价机制,提供高效率、低成本、普惠型资金支持。开办“企业复工贷”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实施“减费让利”,帮助小微企业减少利息支出;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办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办理财政贴息各类创业贷款,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政策红利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外,举办网络助农直播活动,让农商行员工变身为带货“主播”,将本地特色农产品在全国范围推广,给相关产业带来效益,拉近银行与商户、农民的距离,增强获客能力,体现出平台价值。提升农商银行品牌形象、市场影响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为融入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