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种粮如何赚钱?这些“达人”有秘笈(2)

时间:2024-06-26 12:54人气:加载中...来源: 重庆日报

  夏至时节的中图村,一片丰收景象,村民正在加紧收割毛豆、紫苏,紧接着糯玉米、高粱、水稻也将进入收获期,村民们的劳作“日程表”已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中图村没有任何优势,但也谈不上有什么不足。前几年,返乡的包工头唐科忠接任村支书时,村集体账上只有500多元。

  与此同时,他面临的现实是:全村共3000余亩土地,但65岁以下的劳动力仅70余人,还以妇女为主。

  “土地可以说是村里为数不多可利用的资源了。”唐科忠说,可要把这一资源盘活,发展产业,算下来一个人就要种40亩左右的地,这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大家都觉得种粮不赚钱,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一亩地也就千把块钱,所以宁愿闲置也不愿种。 

  怎么办?2021年,唐科忠带头成立了中图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将村里的土地全部流转,决定带领村民一起种地。

  他先拿出其中1800亩,引入两家农业公司发展茶叶和蓝莓产业,对于剩下的1200多亩土地,则开始了精打细算,不仅要把土地都利用起来,还要提高利用效率,把地种出效益!

  为此,熟悉农情农时的他,制定了周密的生产计划表,根据海拔高度、农事茬口,规划了水稻、高粱、大豆、玉米、油菜、蔬菜、渔业等多种产业。通过套种、轮作等复合种植模式,应种尽种,把土地的价值“吃干榨净”。

  “比如发展稻田养鱼,水稻产量会略少一些,但每亩可以多收200斤鱼,实现增收3000元。唐科忠说,2021年,他试着发展了186亩稻田养鱼,每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成为他带领联合社种粮打赢的第一仗。

  这一仗让村民对唐科忠心服口服,开始跟着他一起种地。而唐科忠仿佛又做回了“包工头”,每天带着村民种玉米、种水稻、收菜籽、种大豆……从年头到年尾,这1200多亩土地上的生产几乎一刻不停歇,不少邻村的村民都被吸纳前来务工。

  唐科忠还在加工端动起了脑筋。“大米加工总有些碎米,这些损耗是无法避免的,丢了也是浪费。”唐科忠说,他就将碎米拿来加工成米酒,把米糠加工成饲料,折算下来,中图村每斤稻谷的“身价”就涨到2.75元,在传统稻谷销售的基础上能再多赚1块多。

  这样的尝试还有很多,比如一亩高粱产值为1600元,加工成高粱酒,产值就翻一倍;油菜籽每斤3.5元,加工成菜籽油每斤可以卖15元,不仅增值还省去加工费,折算下来每斤油菜籽价值就提高到4.3元。

  “我还建了个冻库,糯玉米、毛豆这些作物,我收获后可以放进去,通过观察市场动向错峰销售,价格又能提高不少。”唐科忠说。

  就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下,中图村精准踩上了每个农时的节点,把每一项资源都用到了极致,一点一点把种粮的效益“抠”了出来。虽然都是传统粮食作物,去年,中图村种地毛收入有140余万元,利润约37万元,令当地人都感到惊奇。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个性化定制是潮流

  除了生产环节,销售也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2016年之前,我们村上的水稻就存在卖不掉的问题,对村民种粮积极性打击很大。南川福寿镇大石坝村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文奇说,大石坝村土壤中有丰富的硒元素,大米的口感更好,品相也很好,但看不见的却对销售帮助不大,消费者很难直观认识到它的价值。

  2016年,汪文奇联合27户村民联合成立了合作社,大家抱团闯市场。

  当年年底,在去成都的考察学习中,汪文奇看到当地不少果园通过果树认领的方式开展预售,市场反应很好,他很受启发。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重庆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