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名而来的游客、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距离喀什市1个多小时车程的英吉沙县非遗小镇芒辛镇很热闹。在非遗小镇中既能了解非遗文化,又能沉浸式体验制作过程,让人收获满满。
非遗小镇的恰克日库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土陶村。土陶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经过拉胚塑形、晾晒、上釉、烧制等几十道复杂的工序,一件琉璃陶呼之欲出,体态优美,色泽独特。
英吉沙土陶制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具备观赏和实用的双重价值,深受中外旅游者喜爱。2006年,英吉沙县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为记者介绍他获得的荣誉。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67岁的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制作土陶已经快60年了,有着一手烧制土陶绝活的他,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更让他高兴的是后继有人,3个儿子、3个儿媳均能熟练掌握这项技艺。
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合曼是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老人的三儿子,从八九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做土陶,技艺最为精湛,制作的土陶颇为精美。他介绍说:“我很喜欢这项技艺,开始只是想着做土陶能挣钱,现在想还要带动旅游,为村里和镇里的发展做贡献,以后还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做,我对自己有信心,对土陶的发展也有信心。”
游客制作土陶体验区。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从上海来新疆旅游的张女士特意把土陶村列为自己体验式旅游的重要一站。参观完各式各样精美的土陶,兴致勃勃的她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碗和一个花瓶。“我本人是个非遗爱好者,在非遗传承人家里尝试制作有民族特色的陶器,感觉还是很不一样。一路体验下来,发现这个村子为吸引游客做了很多工作,大家都在为乡村振兴努力着。”张女士说。
土陶展览馆内展示的精美土陶制品。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土陶展览馆,几个小伙子正在边学习边制作土陶。17岁的木合买提·萨力学了3个多月,已经能独立制作简单的花瓶容器,他表示:“我非常喜欢制作土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一心一意跟老师学习,尽快掌握技术。”
目前,土陶村成立了合作社,社员以本村村民为主,合作社每年制作各类陶制品超过1500件,社员每人每年收入可达六七万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模戳印花布技艺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舒尔展示模戳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手工制作英吉沙小刀。人民网记者 常雪梅摄
除了土陶,非遗小镇中的英吉沙小刀、模戳印花布技艺等也都久负盛名。
眼下,英吉沙县通过“文化+旅游”的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精品旅游景点,让更多身怀传统技艺的村民吃上“旅游饭”。(记者常雪梅)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人民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沿着河湖看新疆丨喀什英吉沙:非遗助力
慕名而来的游客、参加研学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距离喀什市1个多小时车程的英吉沙县非...(55718)人阅读时间:2023-09-06温宿县托甫汗镇召开驻村工作“三方”恳
这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也是一次智慧的凝聚。2023年8月29日,温宿县托甫汗镇为进一步推进驻村...(69437)人阅读时间:2023-08-30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疆8个村落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256个村落上榜。其中新疆有8个村落拟...(58114)人阅读时间:2023-08-28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学院党支部创...(61527)人阅读时间:2023-08-26昌吉市三工镇长丰村:产业发展促振兴
走,老袁,我们农益丰发展公司又分红了,快领钱走! 近日,对于昌吉市三工镇长丰村农益丰...(52895)人阅读时间: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