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一顿“热乎饭”引发的连锁效应——从古城食堂解码农村老人家门口乐享好“食”光的甘肃靖远实践

时间:2024-05-29 17:23人气:加载中...来源: 新农村客户端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小饭碗里盛放着大民生。随着“银发”时代跑步到来,如何“食”事巧办,守护好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三餐“热乎饭”的幸福,不仅是银发群体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

       近年来,聚焦养老服务特别是老年人助餐服务,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同时,省民政厅等 12 部门印发了《甘肃省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

       在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相较城区,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成都更好、速度也更快。在农村发展老年助餐点,有效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居家养老问题,切实提升老年群众幸福感,意义尤为重大。

       在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一家名为古城食堂的老年助餐点,迈出了一天三顿“热乎饭”,长久温暖老人的初探。在这里,8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享用极具家常味道的三餐,其他村民在这里吃饭享受优惠价,一荤两素的盒饭在这里售价为8元钱,一碗臊子面5元钱,远远低于餐馆的价格。经过半年多的运营,古城食堂用可口饭菜情暖了村民,也“焐”热众多老年人的心。

       5月28日,笔者走进靖远县北湾镇古城食堂,从这里,解码农村老人家门口乐享好“食”光的靖远实践。

       一进入古城食堂,家的味道便弥漫开来。食堂内宽敞明亮,环境整洁温馨,前来就餐的村民络绎不绝,以老人居多。天气炎热,食堂的午餐供应除了糁饭外,还准备了手擀凉面,家常土豆片、酸烂肉、茄辣西等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整整齐齐摆放在菜台上。

    “每天三餐时间都要来这里,这里的饭菜不仅免费、营养、烂乎,还可以和老朋友聊聊天。我吃饭有着落了,孩子们也放心去进城务工了!”今年84岁高龄的雷旺国是古城食堂的“忠实粉丝”,每天11点来钟便早早到来,他竖起大拇指说,食堂的开办不仅暖了他的胃,更暖了他的心。

       来用餐的不止老年人。到了中午12点,窗口前聚集的还有一些村里的青年,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用餐。“棚里农活多,中午做饭太麻烦,接上孩子后在这里顺便吃个午饭,很方便。”

       为啥要办古城食堂?古城食堂的创办人张美鹏给出了最朴实的回答:“最简单的原因便是为了老人们的健康。村里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过去,他们一日三餐总是凑合吃,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

       民以食为天。仅一个北湾镇古城村,80周岁以上的老人便有187人。 “留在村里,生活难保障;跟随子女,生活方式又不习惯。”于是,“应付”一日三餐成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大事、难事。

       村民张美鹏早年在外打拼小有所成,年届50周岁后归乡。返乡之后,一直想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看到村里一些老年人因种种原因吃不到一口热饭,他便动了开办大食堂的念头。与其他7名乡贤爱心人士商量之后,食堂具体事务由张美鹏负责,其他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番折腾下来,古城食堂于去年重阳节开始运营,现在每天有近200人在此用餐。

    “我是镇人大代表,在食堂创建之初,我们就提出来‘党委政府引导、人大代表行动、乡贤能人捐建、村民共同参与’的方式建设,就是想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举社会各界的力量让家门口的老人吃上一口热乎饭。”

       养老服务工作是一场“持久仗”,长者食堂不仅要办得好,更要办得久,让老年人心心念念的这顿热乎饭“长久飘香”,不仅是解决了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问题,也为老年人群提供了一个情感寄托的公共空间,成为他们联系社会、融入同龄人圈子的纽带。

    “食堂的饭菜薄利,近乎于成本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果只是依靠乡贤的情怀去支撑,长此以往难以为续。只有通过‘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的理念,即通过鼓励青壮年群体来这里消费,让食堂得以存活下去,从而达到老年人长期免费用餐的初衷。”对于食堂如何长久,长期守护老年人的“热乎饭”的幸福,北湾镇人大主席吴生福有着自己的见解。食堂从筹办到运营至今,他和张美鹏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如何保证“每天热气腾腾”的经营之道。在寻求政府支持的同时,古城食堂设置了就餐爱心阁,策划了“吃一桌美味佳肴,献一份敬老之心”活动,由此也承接了一些公务接待和家庭聚餐,为老年人助餐涵养了“源头活水”。

       要将古城食堂办得更久,既需要财力,也需要人力物力。因此,接受村民和外界捐助也是古城食堂有效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一招。

    “爱出则爱返,在古城食堂,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了解到村里开办古城食堂后,乡贤便积极参与其中,免费提供了食堂这二层楼,有个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回家就带着家里人来这里吃饭,还慷慨解囊捐助了2000元,主动为村里养老敬老尽一份力。”

       这些只是村民捐赠的一个缩影。走进古城食堂,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贴着的爱心榜,上面满满当当地记录着捐赠人名字及其捐赠明细,主要包括米面油粮菜等。

       古城大食堂就像一个温暖据点,在这里村民们形成了一个朋友相亲、邻里互助的生活共同体。

       一捆捆翠绿的芹菜,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这两天天气热,大家都爱吃凉拌菜,这些芹菜是村民地里种的,他一大早送过来,让给老人们做着吃,新鲜得很。”指着食堂门前一捆捆整齐摆放芹菜,张美鹏介绍说。

       事实上,村民们自发参与古城食堂运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今天有人从家中地里抱来几棵白菜,明天便有人订一桌爱心餐……无论是生活在村里的人还是离乡的游子,都为古城食堂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浓浓孝老情在这里升腾。

        此外,每逢重阳、冬至、新春,古城食堂还利用食堂阵地优势开展传统文化、移风易俗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村民自觉融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孝善”文化浸润到每一个角落。长者“小食堂”俨然变成了一块传播乡村文明正能量的“大天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老人用餐需求的基础上,古城食堂还在探索延伸老年助餐点的功能,融入志愿服务、休闲娱乐等,为老人提供更多便利、可及、多元的养老服务。

       今年45岁的张霞,是个村里人交口称赞的利索人。食堂开办后,她便成为爱心送餐员。骑着心爱的小摩托,奔走在村里的巷道里,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送餐,成了她日复一日的坚定选择。送餐时,看看老人是否生病,发现哪位老人最近胃口不好或状态较差,也会及时通知老人在外子女。“在古城食堂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很重要。我能做的,就是把热乎乎的饭菜及时端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手里,这很有意义。”张霞如是说。

       一餐一饭,一啄一饮,看似民生“小事”,实则增添着城市乡村的温暖底色。让老人在家门口品尝到的“幸福味道”,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答之题。古城食堂的兴办,不仅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能让老年群体最直接地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是解决社会养老难题迈出的生动一步。

       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把惠民好事办实在办长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确保长久飘香。如何让古城食堂这样的老人助餐点全面铺开、多点开花,需要政策的积极引导,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关注的社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古城食堂会饭菜飘香、温暖汇聚,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出“幸福滋味”。(董红  金树栋)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