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学习平台】  川渝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4-01-09 21:11人气:来源: 新农村客户端

重庆、成都与绵阳,跨越时间与空间,打造“创新金三角”,共同构筑起中国科技创新第四极。

2023年末的“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川渝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科技创新供需两端开启“双向奔赴”。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才走到台前拿起话筒,抛出“新一代大负载机器人助力智能制造”的合作“橄榄枝”。

“现在川渝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在陈才看来,“让四川与重庆联系得更紧密,也为两地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迎来了多重机遇。我们已经与绵阳的企业开展了技术研发合作。”

激荡澎湃动能。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坚决扛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时代使命,锚定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目标任务,抢机遇、抓改革、促发展,以一域之力服务“川渝一盘棋”、共同建设“两中心两地”。

【学习平台】  川渝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视觉绵阳资料图

打破地域界限     广泛汇聚创新资源

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明确提出在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承担着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重任。

推进川渝科技协作,绵阳无疑拥有“雄厚实力”。当前,绵阳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创新产业集群,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服务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学习平台】  川渝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视觉绵阳资料图

在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办期间,“重庆元素”处处闪现。重庆不仅组织13家科研院所、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携35项科技成果组团亮相科博会,还以联合主办方的身份参与科博会主论坛(川渝科技论坛)、首届川渝科普大会。

推进川渝科技协作,绵阳已成为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地——

以理念创新的“先手棋”,打好发展突围的“主动仗”。绵阳创新成立“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打破地域界限,主动邀请与绵阳产业结合度高、学科优势强的“双一流”高校“云”上入驻,构建“政、产、学、研、用、教、金”协同发展的“云上大学城”。

在第十届科博会上就有重庆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团队签约入驻“云上大学城”。这样水到渠成的合作,让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通过“云端”共享。

重庆大学创新团队在“云”上与绵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型企业迎来了更多合作机遇。重庆大学等离子与智慧能源团队相关负责人李珂告诉记者:“入驻‘云上大学城’创新港1年来,我们与绵阳6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比如,已与四川蜀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316万元的合作协议,目前该技术成果正处于转化应用阶段。”

打造服务四川、辐射西南、联通国际的科技资源聚集中心,这是绵阳创新设立“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的目标。目前,一张创新网已在全国铺开,“云上两城”已入驻上海交大、中科大等24所知名高校和多支顶尖团队,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求以及科技成果1000项。

打破机制壁垒    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9月8日,在涪江流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暨科技供需对接会上,川渝十地集合最新科技成果、科技需求开启“双向奔赴”,科研机构、高校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在此“碰撞”,许多合作由此开启。

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关键一招。绵阳把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起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学习平台】  川渝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视觉绵阳资料图

打破合作壁垒,促成“双向奔赴”。在成果转化中,有不少企业面对技术难题,想向院所、高校抛出“橄榄枝”,却苦于没有渠道。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众多,但由于体制机制障碍,很多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为此,绵阳创新实施“科技助理”制度,从在绵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遴选三批次共69名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担任科技助理。

在绵阳,科技助理相当于一座“桥梁”,一头连接院所、高校等技术供给方,一头对接企业、医院等技术需求方。

刘子琪成为绵阳市第三批科技助理后,就忙个不停,梳理创新团队信息,详细了解在绵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型企业的技术需求,以便促成更多技术“联姻”。“担任科技助理以来,我们帮助科技成果探市场,因为市场一线的难点痛点正是高校、院所科研攻关的方向。有的时候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轨,就需要进行二次研发。”刘子琪说。

刘子琪所做的是科技助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带着企业的转化需求“进院所”,搜集相关科技成果,同时带着技术清单“进企业”,对接技术需求,畅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供需两端。

以科技助理“破冰”,绵阳进而又启动了“科技顾问”工作,邀请院所、高校的技术专家担任顾问,为产业规划、项目研判、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绵阳相关部门、县(市、区)、园区、企业等,通过绵阳搭建的各类院地交流平台,逐渐养成了主动对接的习惯,一批布局未来的核医疗、激光等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中。

打破要素壁垒     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舞”

为促进川渝两地科技合作,早在2020年,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就正式进驻重庆并建立分中心,让更多科技资源共享和流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诞生更多市场“爆款”。在此“缘分”下,重庆、绵阳校企“联姻”的范例不在少数。通过平台牵线搭桥,西南科技大学与重庆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破解了部分行业难题。

川渝两地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区域开展科技协作,不仅促进了科技资源的优势互补,让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还为这些成果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而加速产业化,形成从科研到产业再到回馈科研、加速产品迭代的良性循环。

【学习平台】  川渝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视觉绵阳资料图

科技成果转化如同“催化剂”,激活了绵阳一个个产业“新赛道”。绵阳组织在绵骨干企业逐户走访科研院所,面对面寻找合作机会,实现合作“破冰”,让两大创新主体实现强强联合。在“掘宝”中,长虹就“挖”到了在全世界率先突破的X射线FLASH放疗技术。长虹尝到甜头后,陆续与院所合作了氮化硅陶瓷基板、氧化钇透明陶瓷、半导体封测设备、“2+N”半导体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转化后都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在绵阳,看得见的是一批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看不见的是创新资源扎堆产生的链式反应。以核医学产业为例,绵阳已构建起研发、生产到应用首尾相连的闭环链条。在研发上,绵阳成立涪江实验室,构建核医学“人才汇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临床应用”全过程创新链。

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舞”,绵阳用“链式思维”抢占“新赛道”。依托深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绵阳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做大做优电子信息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部署空天产业、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产业链链长制。

正是在这样的闭环逻辑之下,绵阳科技创新实现高位突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绵阳进入中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在“2023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榜单中排名第17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绵阳的实践与探索,一步步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并借此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冯振  郭若雪 )

供稿单位:四川省绵阳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