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菏泽市:170.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时间:2021-08-28 18:35人气:来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8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菏泽专场新闻发布会,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菏泽市脱贫攻坚的相关情况。

扛牢脱贫攻坚重大责任

始终保持决战决胜的政治定力

菏泽是省委确定的全省两个扶贫工作重点市之一,贫困人口占全省的37.7%,全省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我市有9个,200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我市有135个,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我市有1480个,分别占45%、67.5%和74%,贫困发生率达11.5%,是山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战实施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举全市之力发起总攻,170.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747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7580元,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菏泽市先后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产业精准扶贫现场会、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等先后在菏泽召开。

一是拧紧了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建立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拧紧“责任链”。各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成员单位全部成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所有行政村都配备了扶贫包村干部和扶贫联络员,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干部责任实现了“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

二是建立了科学完备的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70余次扶贫专题会议,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脱贫攻坚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等系列文件,制定下发“1+42+4”专项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市县领导联系县和乡镇、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现场指导推进工作、定期调度、督查暗访、常态化约谈问责等制度,确保了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三是构建了广泛参与的扶贫格局。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积极构建 “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310个,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14亿元,整合涉农资金96.2亿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7.74亿元。选派第一书记1.9万人次、帮扶干部5.8万多名,实现了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人口全覆盖。大力开展“四认领”社会扶贫活动,扎实推进与青岛市的扶贫协作,汇聚起了党政齐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脱贫攻坚合力。

坚持改革创新精神

不断提升脱贫攻坚精准性

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一是创新实施“三个一” 脱贫攻坚工程,夯实了扶贫工作基础。深入实施“一户一案”精准扶贫,在全国首绘 “全市贫困人口分布地图”“全市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分布地图”“全市产业扶贫分布地图”三张地图,逐户建立精准扶贫手册,实现了“一户一案”全覆盖。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扶贫,通过订单帮扶、土地流转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生产经营链条,探索出了“政府投资、企业运营、贫困村资产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产业扶贫模式,惠及贫困人口150万人次;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87个,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近10万人。扎实做好“一人一岗”就业扶贫,全国首创“扶贫车间”模式,建成运营扶贫车间3107个,安置带动38.1万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10.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这一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参阅的精准扶贫案例,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之一。

二是创新实行“会诊制”,提升了帮扶实效。参照医院专家会诊制度,组建扶贫工作队,组织1267个市县部门单位、4.9万名干部深入148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22万户贫困群众“访贫问诊”“开出药方”,贫困户精准度、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创新设立“两项保险”,破解了因病致贫难题。为全市所有贫困人口购买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群众看病自费部分平均降低到5%左右,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难题,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四是创新推广“电商扶贫”模式,拓宽了产业扶贫领域。立足农村电商发展优势,创新实施“一条网线、一台电脑、一个网店”工程,推行“企业+贫困户+电商”“扶贫车间+贫困户+电商”等模式,通过网络创业带动脱贫致富。全市共有563个贫困村发展电商,受益贫困群众2.5万余人,其中43个贫困村发展为“淘宝村”实现整村脱贫。

五是创新兜底保障模式,确保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扭住教育扶贫,累计发放、免除各教育阶段助学金、保教费等3.5亿元,惠及贫困学生50多万人次;探索建设养教并重的全日制寄宿式公益博爱学校12所,保障了孤儿、特困和残疾儿童入学需求。特别是刘家义书记先后4次到我市单县,看望贫困户收养的先天残疾弃婴冯春雨,联系省医院专家给她治疗,最终让这个孩子站了起来、圆了上学梦。切实保障贫困老人安居,探索建设了2279套集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养老周转房,入住贫困老人2848人,做法全省推广。扎实做好健康扶贫,与中国工程院王琦院士合作,创新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扶贫”工程,通过培训乡村医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同时,认真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政策措施,建立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目前认定的即时帮扶人口1219户、3782人,已全部纳入帮扶范围,确保小康路上困难群众一个不掉队。

围绕实现百年安居梦

全力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

长期以来,黄河滩区受特殊自然地理条件和行洪影响,发展长期较为滞后。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站,黄河在境内全长185公里,穿越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形成滩区面积504平方公里,滩区人口14.6万人、约占全省的1/4;贫困人口2.6万人、占全省的3/5。如何让滩区群众摆脱“黄患”危害、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菏泽发展绕不过的坎,也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我们大力弘扬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的滩区迁建精神,举全市之力加快迁建工程建设。首创了就地就近筑台迁建模式,先后攻克了项目选址征地、村台地基降水处理等难题,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6万余人日夜奋战在建设一线,新建村台社区28个、外迁社区6个、临时撤离道路127.4公里。新建社区均高标准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齐了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选优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提升了社区治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滩区长远发展提供了后劲。不仅让滩区群众有了高质量的住房保障,而且还有了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保障。目前,14.6万滩区群众已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圆了百年安居梦。

张伦表示,回首脱贫攻坚路,我们经历了非凡历程,付出了巨大艰辛,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170多万菏泽贫困群众摆脱了贫困,与全省人民一道跨入小康,迈向美好生活新征程。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坚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期滞后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得到全方位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乡村振兴迈上了新台阶。通过脱贫攻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改变现状;广大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通过脱贫攻坚,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历练、转变了作风。在脱贫攻坚一线,菏泽干部充分展示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提升了形象,培育了自强不息、敢于争先、勇于胜利的精气神。特别是广大基层扶贫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基本没有休过周末和节假日,用自己的辛苦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与情怀,彰显了我们党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的坚定决心。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