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 (笔者李博、尹星云)1月13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政协委员就“深化改革统筹资源,全面推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主题提出意见建议。会上,十余位委员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赋能文化等建言献策。
打造全球世界遗产保护典范城市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成为首都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起点。北京市政协委员,新华社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徐仁杰建议以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打造全球世界遗产保护典范城市。
“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特殊价值的挖掘力度,将其转换成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的文化产品。”徐仁杰说,“要注重数字赋能与‘活’态传承,故宫、钟鼓楼等已率先开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探索。”
徐仁杰建议要发挥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优势,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方法,进一步以科技赋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截止到去年7月,北京有了第8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物局遗产管理处处长毕建宇建议,制订北京世界遗产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北京市级世界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完善各遗产地监测系统体系。
毕建宇建议以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40周年和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为契机,将每年7月27日定为“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日”,引导更多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
“应注重以北京中轴线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展示和遗产要素与其它历史文化资源的结合,设计发布世界遗产文物主题游。”毕建宇举例说,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可以联合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打造“人之源”遗产主题的数字化场景展示。
试点设立“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中心”
“文化艺术不仅是增强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更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文明风采的重要窗口,科技创新为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侨联常委陈忠洲建议,采用“文化+科技”模式,通过VR、AR等新技术手段,以沉浸式、互动式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体验与传承,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可试点设立‘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中心’,集中力量对京剧、书法、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收集和存储,增强其保护性、传播性和影响力。”陈忠洲说,应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及企业积极探索更多符合现代观众需求的传统艺术展示形式,如线上演出、虚拟博物馆等。
陈忠洲建议推动数字艺术生态建设,创新文化消费模式。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版权保护和数字艺术消费领域进行先行探索,搭建艺术作品展示与交易平台,为艺术创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版权保护,也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元的艺术消费选择。
申办“世界戏剧节”
“文化之城首先应该是文学之城,更好发挥文学作用,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支撑。文学馆不仅是推动文学事业传播的场域,也是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的博物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建议建立“北京文学馆”,保存城市文化记忆、塑造城市文化与形象,推动公共教育与文化普及。
美术馆是有品位、有温度的“城市会客厅”。陈宁建议建立属于北京自己的“美术馆”,整合美术资源,研究具有北京地域美术特征的“北京美术史”。
在“演艺之都”建设方面,陈宁建议北京申办“世界戏剧节”,该节有国际戏剧奥林匹克之称,主办城市可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表演艺术之都”称号。“如果申办成功,可大大提升北京舞台艺术演绎水准和国际交流程度,有助于将首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首都发展势能。”
创设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过程中,打好非遗这张牌十分重要。”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杨利慧建议,强化整体统筹和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国际非遗周”作用,展示北京丰富多彩的非物质遗产,成为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新名片。
杨利慧建议创设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北京可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把北京曲艺、风俗与周边景点结合起来,将分散的点串联成线,使非遗的活态展示有机融入当代公共文化空间。”
(责编:董兆瑞、高星)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经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2024“东警先锋·忠
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弘扬英模精神、展示队伍风采、凝聚奋进力量,...(17022)人阅读时间:2025-01-13京津冀打造全国最大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笔者李建广)近日,笔者从京津冀产业协同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闻发...(14693)人阅读时间:2025-01-13京津冀去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超1.8万亿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笔者李建广)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6323)人阅读时间:2025-01-13北京朝阳: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朝阳区两会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观摩团”:7名中学生、2名大学生、...(13789)人阅读时间:2025-01-13北京二○二四年交出“平安答卷”
近6万名观众同步散场,4道人墙筑起安全防线,20余个部门协同作战……过去一年,北京成功举...(17302)人阅读时间: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