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国家神经疾病研究中心颠覆式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时间:2024-03-10 09:48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颠覆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最近,依托北京天坛医院建立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举办成立10周年脑血管疾病研究成果报告会,一项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已经站稳世界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舞台的“C位”。中心副主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说:“‘中国方案’引领学科研究方向,正在成为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领域的新常态,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实践中带来的蓬勃活力。”

“中式”架构带来不竭动力

10年前,我国在脑血管疾病治疗,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等领域,主要依赖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诊疗方案只能依据欧美国家的指南。随着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更精准地治疗中国患者、亚洲患者,变成现实。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短程联合抗血小板治疗”(CHANCE)研究结果发布,国际医学界首次认可了中国的临床治疗方案;现在,越来越密集发布的“中国方案”,累计改写了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在内的15项国际指南。

最近两年的国际卒中大会,发布了46项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最新突破,其中8项来自该中心——这对于全球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试验的医院、研究机构而言,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持续高产的科研状态,动力源自一套“中式”运行模式。中心的架构采用政府和医院主导,产业促进的模式。“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过于依靠商业投资,一旦出现资金不稳定导致科研产出量下滑的情况,充分体现了中国有组织科研的优势。”王拥军说,“充分发挥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立足首都、带动全国,是我们动力的来源。”

让更多患者有“活得更好”的机会

10周年总结会的核心是“创新”,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勇气,是该中心独有的气质。翻看中心提供的“十周年脑血管病领域重要成果”,34个入围项目无一例外都是从“0”到“1”的成果。

以CHANCE为例,在这个会上正式启动第四期——前三期都带来了颠覆式的创新,一直引领国际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向:第一期,首次为全世界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短程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第二期,开创基于精准医学指导治疗脑血管病的先河;第三期,在全球率先探索抗炎机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新质生产力需要由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这也是我们的目标。”王拥军平实地描述科研梦想,“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实现更有效的治疗。”

这种创新是一种进行时的状态。微创脑机接口技术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意念控制光标移动;首个中文数字放射科医生“小君”,平均生成一个病例的诊断意见仅需0.8秒;可移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小精灵”,将急性卒中患者的院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一半……创新让更多患者有了“活得更好”的机会。

“本土范式”培育未来产业

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实现从“0”到“1”,再到“无穷”的接力,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10年实践中逐渐找到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的“本土范式”。

一款药物的研发漫长且风险性大,动辄需要十七八年、十几亿美元的投入。“我们要打破这种知识驱动的传统范式,逆向新药转化的研究范式——用临床数据驱动。”王拥军说,仅去年中心就提供给相关机构9个新药靶点,作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的基础。

从“1”到“无穷”还体现在中心铺展开的科研平台上。10年来,该中心建立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网络,成员单位达2030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与样本资源库;一大批能够承担国际多中心试验的临床科学家梯队颇具规模,高效的临床研究模式运行平稳。王拥军说:“这些都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引领国际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保障和基石。”


(责编:孟竹、高星)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