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雄安:在建设中守住历史文脉

时间:2023-09-20 19:27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雄安:在建设中守住历史文脉

  本报笔者 韩梅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雄安的文物发掘和保护力度是前所未有的。6年来,雄安新区出土2000多件文物,为雄安新区留住历史文脉、未来规划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雷建红说。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一群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留住雄安乡愁的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雷建红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走进雄安文物保护工作站,不远处是雄安新区面积最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城南阳遗址。

  早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初,雷建红带领团队来到这里,对方圆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以南阳遗址、晾马台遗址为核心的“大南阳”遗址聚落群。其中,晾马台遗址考古勘查发现龙山、晚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填补了雄安新区西周时期考古空白。

  “雄安新区是河北古文化遗存密集的区域之一。”雷建红说,6年来,我们对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系统考古调查,相继开展了南阳遗址、鄚州城遗址、古州城遗址、白洋淀及燕南长城调查等多项考古工作,清理古墓葬300多座,出土文物2000多件。这些古墓、出土文物,涉及年代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守护着雄安历史文脉,传承着雄安优秀传统文化,让未来之城有了老场所,让新区居民“记得住乡愁”。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绕过外形如魔方、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后,仿佛穿越到另外一个世界。古风古韵的戏台、庭院、连廊呈现眼前,周围绿竹环绕,古树葱郁。这里是一座民俗文化公园,建筑物由村民旧宅院拆下的旧砖旧瓦砌成,两棵亭亭如盖的百年古槐,也是从村民家中移植而来。“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必须迁移的,寻找合适地方安置起来。”当地居民李强欣慰地说。对新区居民而言,老村庄在拆迁中不在了,但看到这些老树老宅老牌坊,还是能找到儿时记忆。

  在雄安新区郊野公园,金玉璞家老宅赫然矗立园中,这是明朝义士、“容城三贤”之一杨继盛的祠堂,青砖灰瓦的老宅与郊野公园的新风新貌和谐地融为一体。

  走在雄安新区的高楼大厦之间,金玉璞家老宅、雁翎大街、渥城路……一座座老宅老院,一条条老街,彰显着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特质。笔者看到,这些老宅老街当中,穿梭着不少摄影团队,他们用视频、照片、VR等方式,记录雄安新区的老树、老宅、老街和村民生活等,构建“数字乡愁”文化平台。

  “未来,村民通过网络可直观感受家乡的前世今生,让雄安气质和雄安文脉得到广泛的传承、保护和利用。”雄安新区一位公共服务工作者介绍,像杨继盛祠堂这样物质类的乡愁遗存,雄安新区已登记造册2600多项。


(责编:鲍聪颖、高星)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光明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