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将打造“科技馆之城”让科普场馆随处可见(2)

时间:2022-06-03 09:37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科普是连接科技与公众的一道桥梁。目前,北京市科技科普志愿服务总队共发展专业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分队176支。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加入志愿者队伍,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有超过10万名科技科普志愿者,借助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培养、“银龄e享”科技惠老科普行动等平台,在科技工作者和大众之间搭建起桥梁。

  让“科技”触手可及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生谭方宇的科研方向是脑机接口,通过“春分工程”,他第一次站上小学讲台,把这个科幻电影式的概念传播给孩子们,自己也在授课过程中获益,“每次下课孩子们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问题,创造力真的很强。”

  未来,科技馆将不再局限于一处场馆、一副严肃的说教模样,本市将发动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之城”建设。不经意间,一片楼宇、一处绿荫下,或许都会隐藏着浓浓的科技气息。

  10万人化身科普使者


  相关企业结合自身科技成果,展览形式不断创新。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博物馆成了校外课堂,孩子们戴上VR眼镜、坐进5D座椅,便能感受穿越星球的乐趣。拉动操纵杆,瞥向舷窗外,地面建筑变得越来越渺小……瑞丰模拟飞行体验馆让孩子们过足“机长”瘾。悦康药业展馆则把药品生产线搬到观众眼前,配合动画展示,药剂生产流程一目了然。

  随天气变化的“天气瓶”、风一吹就会飞起来的种子、敲敲键盘机器人就能动起来……北京科学中心的展厅和活动教室总是一派热闹景象,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惊叹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北京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今,因疫情影响,不少活动转为线上,但热度不减,今年刚刚过去五个月,线上接待观众就达7374万余人次,其中超过半数是青少年。疫情以来,市科协主办的首都科学讲堂也全部转到线上,每个周末从未缺席,2021年的52场活动线上观众超过2500万人次。

  建设“数字科技馆”、打造科学传播融媒体平台,让公众坐在家中就能“畅游”科技馆。同时,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未来公众科普体验将更新鲜、更多变、更直观。

  本报笔者 刘苏雅

  “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增多了,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也愈发强烈。近年来,市科协支持多所在京高校建立科协基层组织,更有效地发挥高校与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的衔接机制,鼓励高校学生参与科普实践活动。

  西山脚下,满目苍翠。4月18日,在原北京植物园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的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作为集科学研究、植物迁地保护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国家植物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6个。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达280万份。游客在赏花踏青的同时,便能潜移默化地读上一部“植物大百科全书”,品尝花团锦簇间的科技味儿。

  2021年3月起,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正式启动“春分工程”,带动该校200名研究生科普志愿者走进中小学,大朋友带小朋友进行科学实验、开展科普讲座。一年多来,在线上、线下成功举行了340场科普报告,其中线下活动参与师生超过2.5万人次,孩子们都盼着“小老师”带来的有趣课程。

  工厂车间成科普展厅

  建设科技馆之城,就是要让公众走进科技园区、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市科协表示,全市的社会化科普格局已逐步建立,引导社会组织开展科普工作,并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成果展览场馆、博物馆和生产车间向社会开放。下一步,本市还将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闲置资源、主题公园建设科普基地,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科普场所对外开放,推动千余所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人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