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珊
从2008年的8条地铁线、200公里,到2022年的27条地铁线、近800公里,从奥运支线到冬奥支线,飞速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不仅承载着亿万人的“奥运情”“北京梦”,也见证了“双奥之城”的蝶变跃迁。
2月7日,3位嘉宾做客2022北京新闻中心“双奥之城·看典”互动展示活动直播间,围绕“从北京的地下路过”主题畅聊北京地铁的发展。
北京地铁与奥运渊源颇深。“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北京时间4点38分,奥运支线首班车顺利发出,开启45小时不间断运营,运送观众安全往返比赛场馆。”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总经理助理、运营数据部部长孙琦介绍,也是在2008年,轨指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这是当时规模最大、接入线路最多、集成化水平最高的轨道交通管理中枢。
14年来,在这个“超级大脑”的助力下,北京地铁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赋能地铁服务也愈发显著,比如乘客能明显感受到的,地铁发车间隔在不断缩短。“现在北京有10条线的发车间隔达到或小于2分钟,其中1号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这4条线路甚至路到1分45秒”,孙琦解释,这背后就是轨指中心和各个运输企业不断努力优化行车组织,提升网络化运输能力的成果,从而缓解客流持续增长的压力。
2021年底上新的冬奥支线也是科技赋能地铁的缩影。孙琦介绍,冬奥支线是一条智慧地铁的示范线路,也是平安列车产品首次落地运用。孙琦介绍,平安列车产品的运用能实现几大功能,一是实时掌握每辆车拥挤情况,并通过手机APP向乘客作出提醒,二是对车上异常行为准确感知,三是实时掌握列车满载情况,进行精准化客运组织。
如果说地铁中的“高科技”看不见摸不着,那车站文化却是乘客每次坐地铁都会邂逅感知的。北京市轨道公司勘察设计总部主任工程师李亚铁介绍,北京地铁装修及公共艺术设计一直本着“建城市就是建地铁”的目标,在保证原有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强化地铁的文化载体功能,将北京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完美结合,彰显了北京的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责编:孟竹、高星)
燕山石化氢气新能源点亮北京冬奥“主火
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经过约1200名...(17491)人阅读时间:2022-02-07志愿者无障碍通勤北京投入300余部车辆保
原标题:多方联动确保志愿者无障碍通勤 交通是冬奥会志愿者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随着冬奥...(14560)人阅读时间:2022-02-07奥运列车最高每日可安排40对京张高铁预
原标题:京张高铁预计运送涉奥人员20万人次 昨天上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张家口轨...(12632)人阅读时间:2022-02-07国家速滑馆首场比赛鸣枪设计团队负责人
原标题:“冰丝带”为何 刚好是22条? 2月5日,有“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迎来了北京冬...(19428)人阅读时间:2022-02-07冰雪活动大热春节假期北京重点旅游区迎
原标题:春节假期重点旅游区迎游客758万人次 本报讯(记者 李洋)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17219)人阅读时间:202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