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逐梦“冰丝带”浓浓奥运情(双奥城奋斗心)

时间:2021-12-09 11:34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逐梦冰丝带浓浓奥运情(双奥奋斗心)

2021年12月09日05:2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逐梦“冰丝带”浓浓奥运情(双奥城奋斗心)

武晓南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建设工地上。
  国家速滑馆供图(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要举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双奥之城”的建设,离不开一大批为筹办双奥辛勤奉献、默默付出的普通人,正是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托举起奥林匹克的辉煌。其中,有许许多多值得铭记的故事;迈向2022的征途,有许许多多令人振奋的成就。本版今起推出“双奥城 奋斗心”系列报道,讲述为筹办双奥做出贡献的普通工作者的故事,敬请关注。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3360块曲面玻璃拼成的22条“丝带”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从西侧幕墙望出去,一排梧桐昂然挺立。武晓南感慨地说:“那些树是2008年栽下的,现在小树苗长成了大树。”

  这片区域,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临时建设的曲棍球场和射箭场;而今,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在此拔地而起。作为经历过双奥场馆建设的“奥运老兵”,武晓南如今的身份是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和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这里承载着从夏奥到冬奥的传承,愿‘冰丝带’成为满足广大群众冬季健身需要的新地标。”他说。

  从“最快的草”到“最快的冰”

  镜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荷兰曲棍球队主教练对武晓南称赞说,这块奥运场地堪称世界上“最快的草”。10多年后,在同一地点,武晓南和同事们又在打造世界上“最快的冰”。两个“最快”,凝结着奥运建设者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不懈努力。

  站在国家速滑馆的看台上,头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马鞍形“编织天幕”,脚下是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人工冰面。武晓南清晰地记得,2018年1月23日,“冰丝带”打下了第一根桩。

  图纸上美轮美奂的“冰丝带”,既有诠释冰刀飞驰轨迹的外观,亦有极具高科技含量的内部设计。当初,建设团队面临的却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中无先例”的诸多难题。拿制冰来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建设团队立志制出利于运动员滑出最好成绩的“最快的冰”。“为了这块冰,我们四处拜访专家、去各地取经,集各方之力、汇各界之智,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各区域冰面能单独精准控温,整个场馆可实现同时运行、不同使用。”武晓南说,在“冰丝带”建设过程中,这样的科技攻关还有很多。

  相比夏奥场馆,工艺复杂的冬奥场馆更具挑战,建设者靠自主创新蹚出了新路。“冰丝带”看台板有1191块构件,通过弧形预制技术对每块构件进行编码,实现了精准拼装。更让武晓南自豪的是,由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材料、中国制造组成的冬奥场馆建设的“中国方案”,在绿色、环保、可持续方面为奥林匹克树立了新标杆。

  当年,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场使用的草坪质量高、球速快,利于曲棍球运动员发挥,被誉为“最快的草”,带动了国内人造草坪行业的发展。而今,“冰丝带”编织天幕的国产钢索正引领新的建筑潮流,有关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已获得5项专利授权,未来这些成果有望广泛应用在国内冰场建设中。

  筹办冬奥会留下的财富,不只是技术与设施,还有人才和团队。2019年,以“冰立方”和“冰丝带”为实训基地的“双冰场馆”制冰人才订单班迎来第一批学员,这些年轻的后备力量跟着国际顶尖制冰师上冰作业,迅速成长起来。今年10月,“冰丝带”第三次正式制冰时,本土制冰团队也加入其中。武晓南盼望着,未来有更多中国制冰师能出现在冬奥赛场和国际大型冰雪赛事中。

  从“好运北京”到“相约北京”

  镜头:2021年10月8日,首场冬奥会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冰丝带”启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晓南特意在外衣里穿了一件2008年奥运会“好运北京”测试赛的制服。两个奥运周期的接续奋斗,让“双奥之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行走在“冰丝带”内部,蓝白相间的配色给人清新之感。平整如镜的冰面、舒适的空调除湿系统、动感的灯光照明设计,彰显“智慧场馆”的精雕细琢。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