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雪游龙”“雪飞燕”和谐相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擦亮生态底色

时间:2021-12-06 19:23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董兆瑞)站在位于小海陀山最高点的山顶出发区放眼望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的雪道犹如7条白色瀑布由山顶向山谷蜿蜒“流淌”,山脚下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宛若一条巨龙静卧,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时刻。

“雪游龙”“雪飞燕”和谐相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擦亮生态底色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供图

这里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其核心区位于小海陀山南麓,最高海拔达219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赛区包括“两馆一村”,即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延庆冬奥村。场馆于2017年3月底开工建设,在无水、无电、无路、无信号的艰苦条件下,建设者们历经近4年,终于将蓝图变为现实。

其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7条赛道,分别承担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等11个项目的比赛。这里是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而雪车雪橇项目被成为“雪上F1”,全世界的赛道也仅有16条。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北京市冬奥工程竞赛场馆中设计难度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新建场馆,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在南坡的赛道,受日照影响,冰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00%使用绿色电力资源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赵北亭介绍,延庆赛区是一个100%使用风电、太阳能电力的绿色清洁能源赛区,通过建设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风电资源引入北京,使北京冬奥会100%使用绿色电力资源,实现了“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实际上,随着这项工程的投用,来自张家口的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已经进入了北京市的每一户家庭。每年可向北京市输送140亿千瓦时“绿电”,是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北京市民家里每用的10度电里就有1度是“绿电”。它带给北京的是相当于节约标煤4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80万吨。

此外,延庆赛区也是一个水资源全部实现自我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海绵型赛区”。通过建设容纳所有进入赛区市政设施管线的高山地区地下综合管廊,小海陀山的天际线风景依旧。它还是一个“生态赛区”,赛区建筑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设完工后全部原土覆盖,所有珍贵树木全部就地、迁地保护。赛区内的场馆全部通过了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因此,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赛区”。

生态修复与场馆建设同步进行

据赵北亭介绍,突出“绿色办奥”,把建设奥运场馆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努力让体育场馆和市政配套设施同小海陀山的自然景观和谐相融,是延庆赛区场馆建设工作的重要原则。赛区内最高海拔2198米、建设条件艰苦,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不亚于新建场馆工程。该项工作于2015年开始开始本底调查至今,历时6年,于2021年6月完成,成为北京冬奥会建设周期最长的一项工程。建设者克服了各种困难,从建设伊始的生态调查到保护标准制定,从边建设边保护,再到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完成,共计修复面积达214万平方米。

“雪游龙”“雪飞燕”和谐相融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擦亮生态底色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供图

2016年,在动“第一锹土”之前,相关林业、水土、生态专家先期开展了极具前瞻性的工作: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对赛区内动植物分布进行详细摸底,摸清了赛区内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土壤、水文等关键数据,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奥运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干扰进行评估,将因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建设者将赛区内的一草一木都当作有灵魂的生命来看待。在工程建设开始时,对于赛区内受到扰动的植物更是进行了“一对一”的人性化服务。根据每一棵树在施工中受到的不同影响,以及植物特性进行了“私人定制”的保护方案。对于生态环境好,受施工扰动小的植物进行原地保护,使之成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过程中无法避让的树木,建设者制定了详细的“移民方案”。2017年4月,确定将延庆区张山营镇上板泉村8号地,作为迁地保护基地,同时还移植了762棵树木至新修建的冬奥森林公园。截止目前,赛区内原地保护树木共计313颗,迁地移植乔木24272株,建成迁地保护基地近300亩,成活率约91%;近地移植灌草11027株,目前这些植物都由专业园林单位精心养护。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