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日前在国博开幕,距今一万余年前的炭化稻米等近200件文物展出。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一万余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培育水稻。21日,国博捧出“第一粒稻”。“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上,近200件文物讲述上山文化的故事。
水稻养活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稻作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此后,在以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如今,这些精彩的成果被搬进了国博展厅。
炭化稻米是展厅里的绝对主角。这粒米距今约11000年至8500年,2006年在上山遗址出土。经测量,稻米粒长3.732毫米、宽1.667毫米、厚1.723毫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专家介绍,上山遗址早期文化地层中出土的炭化稻米,是目前通过系统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稻米。同时,在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永康湖西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上山文化的炭化稻米,表明在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食用更加普遍。
一粒米从田野到饭桌的过程也被生动还原。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一万年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
展厅里,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也纷纷亮相。展览还应用丰富的考古学知识介绍、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展示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
相关新闻
16家单位组建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昨天,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16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联合体首批成员中,既有具有“头部”引领地位的科技类场馆和文化类场馆,也有科学文化领域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物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等。
联合体成立后,将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研发展览展品、策划大型科学文化活动等形式,服务社会科技文化需求。同时,还将借助科学文化领域有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为科技类场馆和文化类场馆跨界融合中的思路设计、内容选题等,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联合体成员之间还将进行纵横联动、联合攻关、优势互补,推出跨界融合的科技文化资源和公共服务产品。
发起单位名单
科技类场馆:中国科技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
文化类场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敦煌研究院;
社会组织及研究机构:中国物理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
(责编:鲍聪颖、高星)
一万年前稻米亮相国博
原标题:一万年前稻米亮相国博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日前在国博开幕,...(14753)人阅读时间:2021-11-23石景山三家医院推信用就医
原标题:石景山三家医院推信用就医 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近日,石景山区探索上线“先诊疗...(18173)人阅读时间:2021-11-23顺义举行线上政务开放日活动
原标题:顺义举行线上政务开放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 王可心 通讯员 杨博栋)日前,顺义区政...(17937)人阅读时间:2021-11-23京城各大剧场喜迎恢复营业
原标题:京城各大剧场喜迎恢复营业 本报记者 王润 11月20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又响起了...(14702)人阅读时间:2021-11-23落实“节能十条”北京市启动2022年节能技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池梦蕊)近日,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关于印发北京...(18367)人阅读时间: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