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李国庆:创新突破地铁通风空调技术三获国家级大奖

时间:2021-11-20 11:22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李国庆:创新突破地铁通风空调技术三获国家级大奖

国庆。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供图

“这是一份荣誉,是国家对我们整个科研团队研究成果的认可和勉励,更是一份责任。”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国庆手捧鲜红的证书说。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李国庆参与研发的“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李国庆15年来第三次步入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级奖项。

“在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作为一名从事地铁通风空调设计30余年的科技工作者,我有责任通过不断创新,为轨道交通系统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李国庆说。

大胆做“减法” 不再卡脖子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也是能耗大户。数据显示,城市轨道交通用电占全国总耗电量的5‰以上,其中通风空调系统占地铁系统总能耗的30%-50%。它还是占地第一大户,占据地下车站总建筑面积的30%。

城市地下空间寸土寸金,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决定着工程规模、造价及建成后地铁的运行能耗。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双碳”目标,压减通风空调占地空间,降低其能耗势在必行。

“我国地铁通风空调技术基本借鉴其他国家,采用做‘加法’的方法,将隧道、车站公共区、设备用房等区域的通风系统、制冷系统堆砌,导致地铁通风空调系统投资、占地、能耗等指标居高不下,工程综合造价攀升。”李国庆说。

2002年,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接到北京地铁5号线土建及设备设计任务。李国庆大胆提出:拆掉传统空调的冷机,整合冷机部件与冷却塔两个系统,从而缩小占地面积和体积,减少施工风险和工程投资。

李国庆寻思:若实现这个构想就需要研制出形式简单、功能齐全,又节约机房占地空间的新型通风空调系统。李国庆说:“新设备可以放在原本闲置的地铁通风道里,通过采用风机变频调速技术,将‘风’与‘热’结合,地铁在排风的同时带走运行产生的余热。通过‘加法’变‘减法’,压缩车站长度节省面积,从而缩小地下车站土建规模,降低了投资成本。”

“这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研发的新设备也没有相应的制造商,能行吗?”业内人士对李国庆的方案提出了质疑。另外,由于是一款新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厂家都拒绝为李国庆生产。“真的是压力山大。”李国庆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李国庆一次又一次宣讲新设备的优势,一轮又一轮对新技术展开论证,他对自己的创新充满信心,“我不是简单为了证明自己的东西比国外技术水平高,而是要抓住我国地铁大规模建设的历史机遇期,全力以赴创新,研发出我们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理论,从此不再被国外卡脖子。”

最终,李国庆赢得了专家支持,并说服厂家同意进行生产。2007年10月,北京地铁5号线开通,首次采用全新的地铁暖通空调集成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且车站长度缩短了20米。此后,新空调系统在多个城市地铁线路应用,据测算,仅北京地铁5号线和10号线一期38座车站土建工程就节省了1.9亿元造价。

挑战不可能 冷却塔遁形

传统的地铁空调系统离不开地面冷却塔,不但占用了宝贵的地上资源,还存在噪音大、影响城市景观等问题。李国庆说:“部分地铁车站因为地面冷却塔设置条件受限,甚至通风空调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致使乘客舒适度大大降低。”

创新包括多种类型,原始创新最为艰辛。李国庆说:“开展原始创新就要敢于挑战不可能,不怕冒风险担责任,走出一条新路。”

李国庆探索研制出一套没有冷却塔的全新地铁空调系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相当于没有室外机的家用空调。”

他和团队发明了“可变形”换热器高效降阻与“遁形式”冷却技术,该技术基于地铁特有风井构造和区间隧道通风特性,创造性将地面冷却塔和冷凝器合二为一,并“遁形”藏于地下。

李国庆还提出了利用地铁通风与水相变结合的高效蒸发冷凝新技术,提高了冷却换热效率,彻底“消灭”了地面冷却塔,节省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解决了影响景观及噪声扰民等问题。该项发明新技术已推广至北京、上海、杭州、石家庄、郑州等城市数十条地铁线路,累计节约土建和设备投资11.95亿元,每年节省地铁运行费用7170万元。

创自主体系 乘客感知更舒适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交通建筑开始向绿色化及超低能耗、低碳建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地铁通风空调专业参照欧美标准,缺乏自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李国庆历时20余年,通过理论方法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研制及工程设计应用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突破了高耗能等理论和技术瓶颈。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