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大红楼修缮“形神兼备”红色革命旧址焕发时代光彩

时间:2021-07-11 11:15人气:来源: 经济日报

北大红楼修缮“形神兼备”红色革命旧址焕发时代光彩

北大红楼屋面垂脊随色。首开房地集团供图

北京大学红楼(以下简称北大红楼)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正在那里展出,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成为北京热门红色打卡地。

这座红色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更好迎接公众参观,2020年9月末,首开房地集团与中建八局携手承担北大红楼保护修缮工程,他们秉持“修旧如旧”最小程度干预百年建筑的理念,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历时70天完成加固修缮,让红色革命旧址焕发时代的光彩。

北大红楼修缮“形神兼备”红色革命旧址焕发时代光彩

北大红楼屋面瓦件调整。首开房地集团供图

“形的修缮”:拿出绣花功夫实现最小干预

北大红楼坐北朝南,整座建筑呈工字形,为砖木混合结构,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后的岁月里,北大红楼进行过多次保护修缮。此次主要是在保持建筑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固、修补、油饰,并对楼内老旧电气管线进行更换和改造等。

落成于1918年的北大红楼已是“百岁高龄”,文物众多,那里的一砖一石、一门一窗,甚至是踩上去吱吱作响的木地板,都承载着珍贵而厚重的红色记忆。如何最大程度保护恢复北大红楼的历史风貌,又做到对百年建筑的最小干预,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巨大挑战。

“老建筑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不能损坏,我们从进驻现场开始就下定决心,拿出‘绣花’的细致功夫,让施工不伤害到文物本体,从而达到最小干预的效果。”首开房地集团古建分公司北大红楼修缮工程项目经理陈会征说。

首开房地“主外”,中建八局“主内”,尽管两家单位分工不同,但目标却一致,那就是尊重历史,尽最大努力还原建筑百年风貌,让步入北大红楼的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一百年前的历史氛围,寻访厚重的红色记忆。

首开房地集团与中建八局成立了联合党支部,党员先锋队的技术骨干翻阅大量资料,进场前对老楼的不同部位“量身定制”了详细的施工保护方案。北大红楼的石构件主要分布于门头石柱、石质台阶、窗台等部位,项目团队用海绵布进行封护,在海绵布外侧再用木板材料作硬质围挡,避免施工中由于搬运重物对石构件造成损伤;对木地板用阻燃毯、防火布进行四层包裹,为木扶手包裹上2厘米厚的橡塑海绵、外面再铺设一层阻燃板增加防护。项目团队就像对待襁褓中的孩子一样,用所有能想到的保护材料把老楼的关键部位小心翼翼包起来,避免可能造成的一切“伤害”。

“考虑到建筑主体为木结构,为避免产生火源,切割、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全部在楼外操作。”中建八局北大红楼项目联合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潘志专说,“我们不敢像其他工程那样使用大型设备,更不能搭建升降机,只能工人肩挑背扛运输材料,就算辛苦些也值得。而且在施工中精细作业,最大程度保护老建筑。”

这座百年建筑由红砖砌筑、红瓦铺顶,因此被称为“红楼”。“北大红楼屋面红瓦为比利时公司在中国生产的挂烧平瓦,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可求了,”陈会征说,“整个屋面有上万片瓦,年久受损的瓦需要更换,尽管所占比例很小,但需要让新瓦与目前屋面的旧瓦颜色相匹配。我们使用了2008年北大红楼维修时留下的瓦,那批瓦为国内干烧制法制成,最大程度接近原样。一些有微残损但不影响使用的红瓦,不再进行更换,尽可能留存岁月痕迹。”

北大红楼修缮“形神兼备”红色革命旧址焕发时代光彩

北大红楼门头挂檐板油饰。首开房地集团供图

北大红楼灰色的门头石柱位置特殊,意义重大,4处门厅的门头石柱外立面修缮施工需要对文物本身的历史及特殊工艺尽可能保留。项目技术人员充分细化施工材料、做法、工艺及修缮技术,进行反复试验,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打点、勾抹、补强、修整、粘合、加固,每一个细节都相当关键。楼面及围墙的砌体勾缝以及门厅柱在修补后重做鼓缝,砖柱表面按现状形制作出疙瘩的质感,修补后与周边颜色协调,丝毫没有突兀感。

“技的赋能”:覆盖智能监控护航“红色记忆”

北大红楼是一座近代建筑,结构为外墙和隔墙承重,屋顶为三角桁架无曲线两坡屋顶,项目团队深入研究了历次修缮工程的做法。修缮前,北大红楼还接受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专业人员对地基、墙体、木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展专项检测,尽可能摸清建筑的保存现状等情况。

标签:

热门标签